美景引客来 文化留人心
——漳县文旅融合绘就“诗与远方”新图景
漳县贵清山万亩油菜花基地
漳县贵清山云海
刘峰 蔡峰
“之前在抖音、快手上看过贵清山,感觉很美。当我真正来到贵清山时,感觉比视频里更美。真是不虚此行!”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来自陕西的游客刘先生感叹道。
正如刘先生所言,来到漳县,就能收获一场完美的旅行。这里不仅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还有着独特的人文资源。
分享漳县的美,不仅仅是外地游客的期盼,也是漳县人民的心声,是全县各级各部门真抓实干、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坚持和努力的结果。
近年来,漳县大力实施“文旅活县”举措,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文旅融合的“诗与远方”。这种文旅融合正焕发着勃勃生机。截至目前,今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33.18万人次,同比增长15.4%。
全域极目皆风景
漳县九居谷地质生态体验村
每一位游客,在漳县总能找到一处适合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因为在这里,处处都是美景。
这里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贵清山和遮阳山,3A级旅游景区贵清山植物园,还有韩家沟丹霞地貌、三岔九居谷地质公园、终年积雪的露骨山等30多处优质自然旅游资源。全域都是景,处处皆可游,这里是陇上观光旅游、休闲康养的理想胜地。2022年,漳县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漳县历史文化厚重,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汪氏元墓群,还有武阳扇鼓、金钟花儿等地域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孕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漳盐文化、汪氏文化、山水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
“景区基础设施完善,民宿酒店环境优美,农家乐饭菜可口,为游客提供了完美的旅游体验。”刘先生说。近年来,漳县积极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体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旅游新业态,在旅游沿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链,让游客流连忘返。
固强补弱赋新能
游客在漳县植物园拍照打卡
虽然漳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禀赋,但也存在一些后天的短板和不足。为了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潜力,漳县加大旅游投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服务质量,让更多游客体验到漳县旅游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推动漳县旅游事业的有序发展。“要发展必须直面问题,加大投入,创造优质条件,让游客满意。”漳县文旅局副局长包宏建坦言。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沿着遮阳山明珠酒店向内行走,溪水潺潺,涤荡人心。四合院内,美味飘香……一幅如诗如画的夜景映入眼帘,这是游客入住遮阳山景区明珠酒店后所看到的夜景。
为了补齐景区住宿配套短板,提升游客留宿率,漳县主动对接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整合开发漳县旅游资源,投资1.2亿元建成遮阳山明珠酒店。该酒店的建成进一步完善了遮阳山景区的基础设施,增强了游客接待服务能力。
以前到漳县,游客往往直奔遮阳山、贵清山,游玩一圈后就打道回府,既不在漳县过夜,也不在漳县消费。究其原因,主要是漳县无法全方位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
对此,漳县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精准发力,先后建成遮阳山明珠酒店、贵清山植物园民宿等旅游配套项目,并实施总投资12.85亿元的漳县旅游集散中心等15个重点文旅项目,这些项目完善了“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让游客品地道美食,栖舒适之所,享畅意之旅。
文旅融合唱大戏
漳县遮阳山山门口
美景吸引人,文化留住人。如果说遮阳山、贵清山等自然景观是吸引游客到漳县的主要原因,那么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则是漳县留住游客的根本。
近年来,漳县推动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让游客近距离感受漳县的文化底蕴,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漳县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内涵,精心策划了“清凉一夏·康养漳县”文旅推介、四月八传统民俗文化节等独具特色的活动,让游客在饱览漳县风光的同时,还能体验别样的民俗文化魅力。
此外,漳县还召集本土企业和店铺,在植物园、贵清山、遮阳山景区周边开展特色美食、农特产品及文创产品的展销活动。这些活动和新业态的引流效应明显,有效激活文旅市场热度,全面带旺全县旅游人气,持续释放消费增长新动能。
如今,随着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漳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通过组织农民盘活闲置房屋资产、马匹等资源的方式,采取“旅游公司+农户”“旅游公司+集体+农户”及组织股份合作社等形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这让当地村民依靠生态资源吃上了“旅游饭”,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本文图片均由漳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王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