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5月15日22时,在通辽市科左后旗巴彦毛都苏木英吐嘎查沙漠水泡旁,十几名农牧民头戴探照灯,手持网箱,将一尾尾活蹦乱跳的脊尾白虾种虾缓缓放入泛着微咸气息的水面——这些来自河北沧州的“移民”,即将在这片曾被视作“农业禁区”的盐碱地上开启生存挑战。
5月15日,投放种虾现场。
本次投放水域面积为280余亩,共投放了27公斤脊尾白虾种虾。当前投放的晚春脊尾白虾已开始抱卵,一年可繁殖10次左右。一只成熟的雌虾,抱卵300至2500粒。目前属于试验阶段,将重点监测其成活率、饵料消耗及生长速率,如果实验进展顺利,后续计划扩大种群引入规模。
准备投放的种虾。
科左后旗地面水资源相对丰富,500多亩的水面有100多个,总面积近30万亩。因为都是盐碱水域,大部分处于闲置中。作为中央定点帮扶的科技攻坚项目,这场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发起的巴彦毛都苏木海水鱼虾类盐碱水养殖实验,正试图改写“海鲜只能沿海而生”的定律。帮扶团队经前期盐碱度检测与生态调研,筛选出适宜盐碱环境的养殖品种,初步选定海鲈鱼、南美白对虾和脊尾白虾。
投放脊尾白虾种虾的白吐水泡子。
今年计划投放2万尾海鲈鱼、20至30万尾脊尾白虾和南美白对虾,系统评估耐盐碱品种在科左后旗盐碱水域中的生长表现和适应性后,若实验成效显著,明年将大规模推广并进行商业化运作。
投放的种虾在水里自由游动。
科左后旗人民政府副旗长陶正梁表示:“巴彦毛都苏木海水鱼虾类盐碱水养殖实验项目,目前海鲈鱼和脊尾白虾已完成投放,接下来,我们将全力配合项目单位,紧盯实验的各环节,认真做好数据与样本的采集,为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鲍庆胜
新闻编辑:陈春艳
上一篇:以军再袭也门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