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光明日报
本报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杨舒、通讯员刘祎涵15日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自2015年不动产统一登记实施以来,全国累计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房屋2000多万套。特别是自2024年以来,全国共化解长期积压的各类跨部门“硬骨头”问题房屋340多万套,工作进入“快车道”。这项工作累计惠及5000多万人,不仅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重大财产权,也解决了一大批“急难愁盼”问题。
看似一本小小的不动产权证书,却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安居梦”,守护着人民群众的财产权益,更是老百姓心里最踏实的“定心丸”。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局长胡善顺介绍,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以来,登记的规范化、便利度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但由于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业务链条长,历史上一些项目在审批、建设、竣工、交易、监管等前端环节不衔接、不规范,导致部分房屋登记要件缺失,无法登记办证。
针对相关手续不完善、开发主体灭失、房地信息不一致等历史遗留问题,2021年,自然资源部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分类施策打通问题化解路径。各地用“绣花功夫”全面摸排问题,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到户台账,实行责任到人、挂号销账;同时,采取按月调度工作进展、实地调研督促、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举办视频培训等方式,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为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书,使原来无法交易的房屋进入市场顺畅交易和抵押融资,既释放了内需潜力、激发了市场活力,也有力地支撑了社会经济发展。
下一篇:中国文化里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