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无锡日报
原标题:智能化育秧工厂助力粮食丰收
和传统育秧方式比,用工数减少50%以上,育秧量增2倍
5月,又到繁忙的育秧季,智能化育秧工厂成为我市育秧线上“最靓的仔”。从供盘、上土、洒水、播种、覆土到机械臂码垛全程自动化,后期秧盘由运秧行车送到育秧田里,由喷淋设施为秧苗解渴,整个育秧过程比传统方式用工数减少50%以上,育秧量增了2倍。“目前这样的智能化育秧线已有15套,有力夯实了粮食丰收地基。”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说。
智能化育秧工厂流水线。昨天(5月15日),记者在江阴林度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育秧工厂看到,机械臂将一块块黑色的秧盘送入流水线,秧盘自动往前,经过上土口时定量营养土均匀撒入盘中,之后前行途中有喷淋设施洒水、稻种口定量并均匀播种,再由覆土口覆土,通过传送带送到指定地点,机械臂繁忙地来回转身,将秧盘一层层码垛。“之后,育秧室里会通过物联网设施自动保持28℃温度、75%左右的湿度,让稻种出芽,然后由运秧行车送到育秧田里生长,育秧田里也有喷淋设施均匀喷水。”合作社负责人沈洪杰说。
工人在育秧田里安装运秧行车。俗话说“苗好七分收”,秧苗质量、是否及时供应,与粮食收成息息相关。沈洪杰介绍,以前合作社按传统方式育秧,每个环节都要有专人看管,用工数达10人。现在全程自动化,只需4个人。和传统育秧方式比,智能化育秧工厂育秧时间压缩了5天左右,仅需约20天;育秧能力增了2倍,可达1万亩。他还说,传统以人工为主的育秧方式如操作过程把关不严,容易出现出苗不整齐、病害严重等问题,如今智能化育秧精度高,喷淋等设施到位,避免了这样的问题。
信息显示,我市目前已调配育秧流水线222套、插秧机1211台,全力保障即将到来的育秧、插秧需求。其中,智能化育秧流水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能。农机推广机构也在计划引入轻简型插秧机器人和水稻旱插、覆膜机插、宽窄行机插等新装备新技术,并因地制宜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让粮食生产加快拥抱新质生产力。(朱雪霞 图文报道)
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