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戴薇薇
●彭惊宇
戴薇薇女士对文学持有一生的热爱,这种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追求,确实让人敬重和感佩。她继出版散文集《紫薇花语》和小说集《欲望西部》等作品之后,如今出版诗集《岁月终不负深情》。这部诗集凝聚了她许多年的心血,大部分已在报纸杂志上刊发,读后令人动容,令人心醉和沉思。
一
戴薇薇的诗歌情感深挚,善于用情景交融和心灵独白的笔法,营造氛围和意境,并形成了清新婉丽、深挚动人的个体风格。在第一辑“四季呓语”中,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不仅是物候的表征变换,更叠映着诗人心魂深处的情愫,由景入情,由情入理,情、景、理的深层次融合,形成了一种浑融之美。《立春》这首诗有铺陈、刻画之意,“时间之手攥紧节气的画笔/为抖落残雪的新岁/添一树嫩绿/为静默禅修的群山/涂一笔百鸟朝凤/一幅葱郁的山水长卷/沿立春走向缓缓铺开”。“添一树嫩绿”“涂一笔百鸟朝凤”,诗人借时间之笔,为我们描绘了新美如画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春天。《桃花令》一诗,则有唐朝诗人崔护般的落寞惆怅,“犹记得转身刹那/时光孤独而寂静/月色来来回回/播放你回眸的小径/喊你深深浅浅的名字/怎奈一宵冷雨/落笔人面不知何处去”。古人与今人对爱情怅然若失的抒写,一脉相承。我们在戴薇薇的诗篇中看到了那种李清照、姜夔式的深婉与峻洁,深情倾诉中显然生成了古典诗词所延续的韵调和况味。
《孟夏词》可谓别具情调,“往事随风 雨声入梦/蜻蜓练习点水/菡萏心跳加速/紫微星默诵人间爱与感动/我们在彼此的眼眸/找到了天空”,朦胧之意与明澈之爱渐显渐隐,呈现一种富有意味的深邃之美。《秋天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一诗,通过对列维坦、米勒、黄君璧、李可染这些中外名画家对秋天的不同画笔描绘,来合围渲染秋天油画般的美。《另一场雪》则写出了冬季的沉静与冷寂,写出了青春远逝的怅惘,“雪认真下着/为阑干风冷的钓雪亭/添一瓣冷香/千里江山铺开迷蒙长卷/那枚青春的印章已不知去向”。“青春的印章”,这一鲜明意象,是实指还是虚指,让人品味。而“踏雪夜归人/可曾听见折枝声”,用这个听觉细节作结尾,恰似缭绕的余音,留有深情别意。诗人戴薇薇的四季呓语,既契合了时令特征,又融入了与之相贴切的复杂情愫,在一些意境中见古典诗美格调,在一些微澜中见独有的性情。
第二辑“时光渡口”,相较于第一辑“四季呓语”,取材更显广阔,文笔更显鲜活、灵动,主题也更具时代奋力前行的现实气息。《通往春天的复兴号》一诗,洋溢着、涌动着生活热情和对新时代的歌赞,“带着江山殷殷嘱托/登上通往春天的复兴号/我看见世界聚焦/进入中国时间的春天/我看见万物闪光/梦想长风破浪的春天/我看见春风中奔跑的身影/携手昂扬的春天出发”,语调畅快,色调明亮。《像一棵紫藤》将现实中紫藤花的盛放与对年少青春的回忆融为一体,显示了青春岁月的别样风情,“八万只紫蝶放飞河流原野/舞蹈梦想的光芒/像极了青春年少的模样/那时的我们/宛若自由穿行的云鹤/衔一缕花信风/芬芳了二十四桥明月夜”“只有那棵紫藤/挽着岁岁春风/演绎爱的相逢”。这首诗紫藤花与青春、爱情交相叠映,具有意境浑融之美、芬芳袭人之美。
《游走在故乡两端》一诗,诗人这样怀念新疆,怀念她心中魂牵梦绕的戈壁明珠石河子,“每当夜深人静/故乡头也不回走向明珠河畔/教我于红尘之上/饮下万点星光”,其乡愁之深沉、之深广溢于言表。《时间》一诗这样寓情于月,“时间喂养的月亮/引领大海潮汐/和人世间的悲喜”,境界远阔,写出了新意。《莫干问茶》《龙泉遇见青瓷》《赏一块和田玉》等几首诗,从品茗赏玉的闲适中,在丰富的心灵感受层次上体味人生,不失为一种雅趣。
二
生长在黄浦江畔的戴薇薇,从小便对父辈“献了青春献终身”的新疆,充满好奇与仰望。诗坛泰斗艾青和《绿风》诗刊,令石河子成为当之无愧的“西部诗歌高地”,亦成为戴薇薇心之所向。因为一份文字情缘,她告别繁华的大都市,远赴新疆,在石河子、乌鲁木齐新闻媒体工作了很多年,走遍天山南北,成为实力派诗人作家。戴薇薇早年在《石河子日报》担任副刊编辑时,就发现和培养了大批文学作者。时任石河子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的戴薇薇,以其辛勤用心而富有建设性、开拓性的工作,打开了石河子作家协会向前发展的新局面。她本人的散文集、小说集等主要作品,也是在石河子完成的。
基于以上写作背景,我们就更容易领会戴薇薇这部诗集的第三辑“风向北吹”。退休之后的戴薇薇居住在上海。她几乎每年都会回到石河子,并由此出发,展开对新疆大地随心所欲的漫游。应该说她所抒写的新疆大地的诗篇,思想视野更加广阔,地域特色更加显著,诗语表达的自由度也有更好体现。《梦中的天山》一诗,诗人对军垦事业发出这样的赞扬,“没有台词 无需道具/奔涌的热血以犁的姿态/拨开乱石/卷起千堆雪/天南地北的乡音/肩负屯垦戍边的使命与担当/合诵一阕荒原变绿洲的恢弘篇章”。在《春回西域》一诗中,新疆的地名都富有了诗的韵律和画卷的美质,“春回西域/春水重拾了记忆/天池、福海、喀纳斯/莲花湖、乌伦古湖、可可托海/一连串美丽的名字/自天高云淡处婷婷袅袅走来/赴一场前世今生的遇见/百万平方公里江山长卷/被春天一一打开”,诗人文笔的飞扬,正是一种热爱故土的呈现。
诗人还从女性视角,颂扬我们的戈壁母亲,“当羌笛牵出又一轮塞外明月/青春已在皴裂的掌心/长出绿色闪亮的叶片”(《边塞女人》),“当利剑已不再是兵器/你依偎着犁/让南方潮湿的唇/吻润大西北皲裂的脸庞”(《戈壁母亲》)。
《塔什库尔干胡杨》一诗中对胡杨和鹰的率性描写令人感叹和着迷。《秋日,江布拉克》一诗中,对“大片大片金黄/排山倒海涌来”的麦浪,对“如佛光普照”的正午太阳,都有光明色泽的诗意描摹。《库木塔格之夜》一诗极具想象力和意境呈现的沉静与深邃。《硅化木》《金丝玉》《玛河石》等诗篇,表达了对新疆大地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的钟情与热爱。
戴薇薇有一颗赤诚而敏感的诗心,像紫薇花一般透出馥郁和温馨。其诗风清新婉丽、质朴深挚。穿行于两个故乡之间,她的诗既有江南烟雨的水墨意境,又不乏大西北“辽阔于辽阔之上”的雄浑豪放。身为实力派诗人作家,戴薇薇对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体裁均有深入探索,对文学和故乡葆有始终如一的热爱。特别是近些年对诗歌的专注攻坚,都体现了她孜孜以求、锐意进取的精神。她所走向的文学之路既正且宽。祝愿戴薇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新时代抒写更多更美好的诗篇。
上一篇:今天,更需要深度阅读
下一篇:内蒙古7项服务助力重点群体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