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安徽新闻网
“感谢你们调解得及时,要不然,我家的新房还不知道拖到什么时候才能建呢。”5月10日,固镇县石湖乡综治中心主任薛兆坤电话回访石湖乡刘元村一起纠纷的当事人时,村民李某连声道谢。
原来,上月中旬,李某向村“一站式”综治中心反映,自己在老宅宅基地建房,邻居刘某却以占了自家宅基地为由多番阻拦。薛兆坤到了现场发现李某家的老宅已经坍塌,无法确定宅基地界线。次日,薛兆坤通过手机上的“蚌埠综治中心信息平台”应用小程序,将这一纠纷分发给乡自然资源所、乡经管站、城乡建设规划所三个部门综治联系人要求协办。当天就通过查阅原始资料找到了原始宅基地界线,纠纷得以化解。
“假设没这个信息平台,这趟调解少说也要两周时间。”薛兆坤告诉记者,这次涉及到三个部门,他通过手机一键分发“订单”至综治信息系统内的各部门指定人员办理,两相比较,运用信息平台效率显著提升。
早在2017年,全国首个国家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准化试点”项目落户蚌埠,该市开始构建全域覆盖,集调解、法律援助、心理安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综合治理平台。2021年,蚌埠综治中心信息平台通过验收。
群众纠纷可以“一站式”调解了,可平台如何更高效化解纠纷?蚌埠市综治中心主任孙跃告诉记者,线上平台“下单”模式启发了他们信息化建设的思路。目前,蚌埠市综治平台已建立起一个闭环的综治信息系统:以各级综治中心为线下前台,收集群众纠纷“订单”,分类研判后,通过大数据后台“派单”给调解人员,将法治化的调解纠纷线路图、规范化的平台运行制度作为“系统控制软件”。
纠纷、诉求高频涉及的如住建、民政等部门,以及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社会力量入驻信息系统,充实“接单”的调解力量。
通过信息系统,规范调解流程,做到群众跑一处、数据来跑路,效率大为提高。数据显示,2024年,蚌埠市矛盾纠纷排查量同比增长61.78%,矛盾纠纷化解率居全省第2位,刑事警情数同比下降24.14%,法院新收民事一审案件数降幅全省第二。
·编后·
蚌埠市抓住综治平台建设契机,依托制度创新与技术应用的双轮驱动,快速排查消解社会风险点,印证了“科技赋能治理”的实效。这种创新不仅是技术应用,更是治理理念的升级——以群众诉求为“订单”,实质是将治理理念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服务”。让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基层社会治理,迸发出新的效能。
■ 本报记者 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