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妖精想吃唐僧肉,幽幽飘来一句:“高端的食材,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准备大打出手,放狠话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妖精报仇从早到晚”……最近,几段不寻常的京剧表演在短视频走红,又喜欢又惊讶于戏曲竟能如此表现的网友纷纷调侃:“我现在需要一个比‘礼崩乐坏’更严重的词。”
王梦婷出演京剧《盗魂铃》。
这些片段出自日前于长安大戏院上演的经典剧目《盗魂铃》,对剧中主演、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荀派花旦演员王梦婷而言,传统戏曲的这次“出圈”并非预料之外,而在设想之中。
大胆创新并非任意妄为
戏曲的创新可以任意无拘吗?王梦婷给出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早在谭鑫培大师把《盗魂铃》带上舞台给慈禧太后看时,这出戏就是玩笑戏。”她介绍,《盗魂铃》娱乐性极强,反串是一大看点,需要演员掌握多个流派、多个剧种的唱法,反串并致敬四大名旦、六大须生已经成为基本的保留环节,再加上演员的才艺展示,难度很高,因此在当代京剧舞台上较为少见。几个月前,在北京京剧院跨年晚会上,王梦婷带《盗魂铃》登台,一句“高端的食材,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语出惊人,博得现场和网上观众一片叫好。
王梦婷在排练中。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白继开摄“京剧是一门包罗万象的艺术,有传统戏,有新编戏,也有玩笑戏。对传承百年的经典,我们一定要有敬畏,而玩笑戏的形式能承载很多当代观众喜闻乐见的内容。”王梦婷的“大胆”并非任意妄为,这些年,北京京剧院坚持为京剧艺术的守正创新提供“传统为体、创新为用”的创作环境,“《盗魂铃》本身是一部有什么能耐就拿出来的作品,演出前,我们请前辈艺术家和剧院艺术委员会专家对内容进行了审核把关,它的骨子里仍然保留着京剧的传统精髓。”
发扬京剧本身的巨大魅力
这次亮相长安大戏院,《盗魂铃》保留了传统喜剧框架,并对剧情进行了进一步的完整化处理。《盗魂铃》虽采用女妖和猪八戒的人设,但实际上与《西游记》原著无关,为了让故事更加圆满,创作团队深入挖掘了《西游记》中宝象国三公主百花羞与黄袍怪的故事情节,为剧中的“盗铃”行为赋予合理的前因后果,让整体的叙事逻辑更加清晰。
《盗魂铃》剧照王梦婷一人分饰两角——前半场,百花羞公主需以青衣应工,稳重贵气;后半场,女妖金铃大仙则回归花旦本工,活泼俏皮。在两者的转换间,作为荀派传承人的王梦婷践行着荀慧生先生“演人别演行”的艺术理念,百花羞公主虽以端庄示人,但经过荀派特有的编腔处理,别有一番灵动鲜活。此外,王梦婷还要在台上演绎四大名旦的唱腔,以及李派老旦、麒派老生的经典段落。为了吃透李派唱腔的苍劲韵味,她反复钻研李多奎的录音和李鸣岩的唱腔,并特地请教李鸣岩的亲传弟子康静,而这番下了苦功的练习,让她的表演收获了连连肯定。
贴近当代观众出圈爆火
在留存并发扬京剧魅力的基础上,这一版《盗魂铃》之所以出圈,离不开那些层出不穷的贴近当代观众的巧妙桥段:马派老生名家朱强饰演的猪八戒与金铃大仙共舞,板胡拉出一曲《一步之遥》,伴着“塞纳河畔喝豆汁儿”般的弦音,两人跳了一段风情婉转的探戈;相声大师马三立的经典段子《所答非所问》也被搬上了舞台,说得有模有样。“从去年开始,每一句台词、每一段表演,我们都结合当下的语境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这一版《盗魂铃》不是短时间内一蹴而就的作品。”王梦婷并不意外大家如此喜爱这样好看又有趣的京剧,“京剧作为舞台艺术,需要与观众建立互动关系,即时的情感交流是剧场艺术不可替代的魅力所在。”接下来,《盗魂铃》计划走出北京开展巡演,在一些合适的节日节点与更多观众见面。
朱强(右)与王梦婷。
回忆整个排练过程,作为青年一代,王梦婷感谢前辈的帮助,比如,特邀助阵的朱强不仅不会限制她的表演发挥,还帮助许多灵感落地出彩,那段过目难忘的《一步之遥》里,其实真正擅长跳探戈舞的不是王梦婷,而是朱强。“与前辈艺术家同台,他们会带动你在舞台上实现更大的进步,让年轻演员在火候、节奏把控等方面获益良多。”王梦婷说。《盗魂铃》生动诠释了京剧“一棵菜”的精神:当不同流派、不同代际的艺术家相遇,传统艺术的生命力便在一招一式的薪火相传中生生不息。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