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亚丑钺 收藏地:国家博物馆
亚丑钺 收藏地:山东博物馆
兽面纹青铜胄 收藏地:江西省博物馆
双面铜人像 收藏地:江西省博物馆
蝉纹青铜大刀 收藏地:江西省博物馆 供图/北京市文物局5月19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将推出“中华文明起源”系列第二展“看·见殷商”特展。在昨(15)日举行的北京博物馆季发布会上,首都博物馆馆长郭京宁介绍,作为2025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的重点活动之一,“看·见殷商”展汇集全国28家考古文博单位的珍贵文物338件(套),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商代文明大展,展期自5月19日至10月12日。
据介绍,“看·见殷商”特展的展品涵盖了8处10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果,不少展品是首次进京亮相,珍品、孤品、名品云集,集结了河南安阳殷墟、陕西清涧寨沟、湖南宁乡炭河里、四川成都金沙等遗址众多代表性文物。包括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和铜鹰形铃,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的双面铜人像、兽面纹青铜胄、蝉纹青铜大刀等一众“明星”文物纷纷登场,一展可纵览殷商超重量级文物“天团”。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殷墟出土的一对青铜鸮尊和山东苏埠屯出土的一对青铜亚丑钺,将实现出土后时隔50年的首次聚首。此外,今年电影《哪吒2》火爆出圈,展览特别设置了一个惊喜“彩蛋”, 以《哪吒2》所涉及的道具为线索,展出其文物原型。
在展览的前期策划阶段,国内权威商周考古专家组先后七次就内容进行论证,融入最新考古成果,如盘龙城、琉璃河都是今年4月最新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夯实展览学术根基。开展后,策展人还将带领观众进行多样化专家讲解介绍。展览图录也即将出版,作为可供观众带回家的专业资料和观展记忆。
展览在空间氛围、展陈细节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与突破,利用丝线的光影艺术、色彩的碰撞交融,全方位、立体化营造商都的空间意象,让观众跨越时空亲临青铜时代。借助科技手段,展览开辟“甲骨风云”XR大空间沉浸展示空间,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为一体的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大邑商历史场景及甲骨文诞生背景,传递汉字文化价值;佩戴MR设备,犹如现实中一样可以“拿起”文物仔细赏玩,亲身体验古代的铸造工艺;展览还开发全国首个融合体积视频(真人录制拍摄)+仿真体感地板(地面体感仿真系统)+气味系统(嗅觉仿真系统)的VR技术,佩戴VR头盔,可以行走于殷都祭坛,亲手触摸动态甲骨文,化身商代战士,守护商代文明。
此次展览特邀多位设计师设计推出极具特色的“殷商主题”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目前首批上线文创已达 280余种,是北京对单一展览投入文创产品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中包括饕餮纹岩画和青铜器版画化身为3D礼纸包装、立体折纸青铜人像等。针对年轻观众,还开发了手工gelato冰激凌等创意产品,既好玩又能吃。据悉,此次展览为收费展览,原票价80元/张。目前推出特惠票,票价58元/张,特惠票销售截止到5月26日。市民可登录“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微信小程序、“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微信公众号、“首都博物馆”微信小程序、“首都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进入展览购票页面购买,每笔订单最多购买5张(含)展票。
·重点·
首届北京博物馆季将持续5个月
5月15日,北京博物馆季发布会举办,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宋豪杰在会上介绍,首届北京博物馆季即将启幕,活动时间持续至10月,将城市空间化为博物馆展厅。
5月展览月将集中推介100项重要展览。5月19日,《中华文明起源系列展览之“看·见殷商”》展将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幕,该展览精选了全国28家文博单位的338件(套)商代珍贵文物,对商文明早中晚期进行全景展示,其中一级文物及重点文物多达54件(套)。5月20日,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经过全面改建后盛装亮相,携《勃碣都会 幽燕华章——西汉广阳国历史文化展》《汉风轪华——马王堆生活艺术展》两大展览重回大家视野。另外,故宫博物院《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国家博物馆《万里同归——新时代文物追索返还成果展》《庞贝:永恒的发现》展、北京艺术博物馆《瑞羽鸣祥——明清禽鸟主题文物展》也将与观众见面。
6月,聚焦“博物馆+科技”,推出形式多样的博物馆数字展览和活动。海淀区精心策划了以“跨界、AI创、光影、科探”为主题的四大系列活动;石景山区博物馆将发布AI数字人“噗噗”,与观众分享历史文化故事。部分博物馆和科技企业将深度交流合作,举办博物馆科技成果路演,共同商讨“博物馆+科技”融合路径和应用场景。
7月,博物馆季来到文创月。在朝阳区蓝色港湾启动消夏博物馆文创“妙”会,在四大热门商圈轮番开展文创促消费活动,打造“文化体验+消费场景+科技互动”复合型空间;在全市举办北京博物有“吉”市,大家可以一站式购齐明星文创产品。以“文博·创意·生活”为主题的2025北京文博创意设计大赛已于4月20日启动,正在面向全国征集作品,欢迎大家踊跃参与、分享创意。
8月,是为博物馆爱好者和大中小学生准备的研学月。东城区联动各类文化资源优化以博物馆为核心的研学课程;西城区依托北京金石博物馆等文博机构,设计推出多款研学产品;通州区推出“踏水读城——运河研学之旅”,让研学更有趣、更好玩儿。此外,还将推出“北京文博护照”和博物馆“通关文牒”,拿着它可以打卡博物馆,也可以享受文创优惠。
9月是博物馆季的教育月。本市将推出“北京城的前世今生”和“探寻文字的奥秘”两节“博物馆第一课”,开展“‘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古都行,组织万余名首都高校新生,走进博物馆这个大课堂与北京来一次亲密接触。还将举办“博物馆之城圆桌对话”,围绕十个大中小学校实验组团,总结交流馆校融合经验,发布博物馆教育课件资源库,推出博物馆教育课程范本,搭建馆校融合平台。
10月,在博物馆季的最后一周,将举办“岁月典藏·未来之光”北京博物馆季成果发布会,推出十佳展览、科技、文创、研学、教育推荐项目;同时,举办北京策展人国际对话会,与国内外行业翘楚、专家学者深入交流,汲取博物馆在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多元探索与实践智慧,提升“北京展览”吸引力和影响力。
·延伸·
展览拉动票根经济打造全新消费场景
郭京宁表示,“看·见殷商”展不仅局限于展览本体,还将与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以及周边商圈进行多方联动,以展览为中心打造文商旅体消费场景。目前已与北京20余家博物馆实现联动,凭展览票根可免预约参观;与首旅集团旗下北京展览馆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建立“展览+展览”联票;与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北京煤矿文工团、北方昆剧院等演出单位合作,展览期间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组织文艺演出,并在双方场馆相互引流;与国家大剧院、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运营方建立工作机制,推动联票落地。
同时,展览与周边商圈合作开展“殷商票根经济”,商圈会员、周边居民可以通过手机一键触达线上平台的各项叠加优惠。展览目前已与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交通一卡通支付有限公司签订《三方跨场景合作协议》,推进实现首博地铁联名卡,实现电子联名卡的产品设计及应用落地。与大运河文旅集团达成合作意向,推动“展览+游船”联票落地。
此外,展览正在积极与北京各大体育场馆联系,推动“展览+体育赛事”联票落地,在重大体育赛事中宣传展览,在展馆中宣传体育赛事,共同开发设计联名款IP形象。
·北京博物馆季每月亮点·
5月展览月: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推出《中华文明起源系列展览之“看·见殷商”》展、大葆台遗址博物馆推出《勃碣都会 幽燕华章——西汉广阳国历史文化展》
6月科技月:海淀区以“跨界、AI创、光影、科探”为主题推出四大系列活动,石景山区博物馆将发布AI数字人“噗噗”
7月文创月:举办北京博物有“吉”市,消夏博物馆文创“妙”会,在四大热门商圈轮番开展文创促消费活动
8月研学月:各区联动以博物馆为核心开展研学课程,推出“北京文博护照”和博物馆“通关文牒”,可以打卡博物馆,也可享受文创优惠
9月教育月:推出两节“博物馆第一课”,开展“‘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古都行(记者 李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