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投资界有句话叫,“算力的尽头是电力,电力的尽头是核电”。
至此,中国核电(601985.SH)迎来历史机遇。
2024年11月,微软宣布,与美国最大核电运营商星座能源公司签署了史上最大的购电协议,购买三哩岛核电站100%电力,合同期限20年,用来支持微软的Ai数据中心和云服务运转;另外,谷歌、亚马逊、甲骨文、OpenAI等科技巨头也都在布局核能。
国内也是如此。随着Ai的快速发展,对算力需求越来越大。据预测,到2027年,我国数据中心仅用于运行AI优化服务器的电力需求将达到500太瓦时/年,是2023年2.6倍。
那么问题来了,电从哪里来?
于是,核电迎来加速时刻。
根据规划,到2035年,核电发电量占中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将达到10%左右,到2060年进一步提升至18%左右。
考虑到核电建设周期为5-6年,接下来每年需要开工10台机组左右,即每年投资2000亿元以上。
注意,核电景气度将至少持续30年以上;如果再加上出海的话,这个数字会更高,要知道,具备核电站成熟建造技术的,全球就几个国家。
再来说公司。
目前,国内拥有核电牌照的公司一共是三家,分别是中国广核、中国核电和国家电投。因此,考虑到牌照审批难度、技术难度以及核安全等问题,民企暂时不会参与,三家企业的竞争格局非常友好。
跟另外两家公司比,中国核电的盈利能力更强。
2008年至2024年,中国核电营业收入从133.4亿元增长至772.7亿元,净利润从15.08亿元增长至87.77亿元。
可能有人要说,这个成长性并不算出色,且2015年前业绩起伏太大,2024年还出现了下滑。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了解我国核电发展历史。
2011年,因为日本事件的影响,我国收紧了核电机组的审批,直到2019年才慢慢恢复。2019年至2021年,我国年核准机组为4-5台;2022年后,增加至10台。
也就是说,2019年开始建造的话,大概2025年前后会投入使用。当然,大规模投入使用的时间,可能需要等到2028年后。
资本开支能够窥见一二。
2021年前,中国核电的资本开支在250亿元左右;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505.1亿元、671亿元和907.08亿元;2025年一季度,这个数字为212.67亿元,同比增长30.3%。
不出意外的话,2025年的资本开支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
截至2025年3月底,中国核电在运机组26台,控股在建及核准待建核电机组17台,再加上4月份核准的2台,合计在建及待建机组增至19台。
从时间上说,2028年后中国核电将迎来机组投入运营的高峰期。这就意味着,业绩也将迎来大幅增长。
再有就是折旧。
中国核电的核电机组的完整折旧周期为15-40年,平均折旧周期为25年-30年,但是,核电站的实际使用寿命长达60年甚至更长。这就意味着,越往后的话,中国核电的毛利率就会越高。
最后再来说股价。
2015年至2020年,中国核电股价跌幅超过70%。原因在于,一方面,中国核电上市时间恰好在上一轮牛市“崩塌”前;另一方面,正如前面提到的,在2019年前,我国核电行业都处于“冰冻期”,导致业绩缺乏想象力。
但如今,核电行业已经“挣脱枷锁”。
2020年6月至今,中国核电从3.23元上涨至12.27元,最大涨幅超过了270%。乐观者认为,这或许才刚刚开始。
(转自:泡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