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忠善是海南省三沙市的一名渔民,最近,他有了一个崭新的身份——工会会员。
5月9日,对于三沙市的渔民们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在海南省总工会和三沙市总工会的指导下,三沙市岛礁渔业联合工会正式揭牌成立,为常年漂泊在南海的渔民们筑起了一个温暖的“海上之家”。
然而,这个“海上工会”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三沙市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海域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岛礁星罗棋布,渔民作业范围分散。联合工会筹备组成员回忆道:“筹备建会过程中,最远的时候,我们要坐十几个小时的船才能到达一个渔场。”除了地理上的挑战,变幻莫测的海况更给筹备工作增添了困难。
但最大的难题还不是这些。“很多渔民一开始对工会并不了解,以为就是个发福利的组织。”筹备组工作人员表示,为了改变渔民的这种认识,他们开始了长达数月的“海上宣传”。白天跟着渔船出海,晚上在岛礁社区开座谈会,用朴实的语言向渔民们解释工会的意义。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困难找工会”“工会是我们的‘娘家’”这样的理念渐渐深入人心。渔民们开始意识到,这个新成立的组织,将会是他们海上生活的坚强后盾。
56岁的黄耀坚当选为联合工会首任主席。这位1987年就开始出海的老渔民,对海上生活的艰辛有着深刻体会。“以前出海几个月回来,头发长得连家人都认不出来。有的兄弟实在受不了,就互相用剪刀随便剪剪。”黄耀坚说。
在黄耀坚的记忆里,渔民生活的变化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从最初的毛毡房到现在的“幸福院”,从单一的捕捞作业到发展集体经济,每一个变化都凝聚着党和政府的关怀。
如今,工会又为渔民们带来了新的变化——将在各岛礁社区建设职工书屋、职工活动中心等。
作为工会主席,黄耀坚有着更长远的打算。“除了捕鱼,我们还要教大家新技能。”他兴奋地描述着自己的计划,“电工、泥工、烹饪……让大伙在休渔期也能有活干、有钱赚,更好地为社区的建设出一份力。”这位朴实的渔家汉子,用最实在的方式诠释着“娘家人”的含义。
对于36岁的“渔二代”符忠善来说,工会带来的不仅是工作上的帮助。常年出海让这位来自琼海市潭门镇的小伙子错过了成家的最佳时机。“‘工会佳缘’这个平台让我看到了希望。”说起这个由海南省总工会打造的婚恋服务平台,符忠善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
更让符忠善惊喜的是,工会还搭建了解决渔获销售的平台。“以前为了保鲜,有时不得不低价卖给中介。”他希望,未来通过工会平台可以直接对接餐饮企业和加工厂。
渔民吴引对工会的感激之情更是溢于言表。这位有两个孩子的母亲,曾经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上学问题和家人的医疗保障。“现在有了工会的金秋助学和医疗互助,心里踏实多了。”吴引告诉记者。
“我们要做好渔民的‘娘家人’。”三沙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会将从维权保障、生活服务、技能提升、精神关怀等多个方面入手,让每一位渔民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此外,工会还积极组织渔民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部署要求开展渔业生产。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三沙市岛礁渔业联合工会已发展会员900余人,覆盖主要渔区和岛礁社区。
每当朝阳升起,出海的渔船甲板上,渔民们谈论的不再只是鱼汛和天气,还有工会带来的新变化、新希望。在这片蔚蓝的大海上,渔民的“新港湾”正在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