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职业健康是劳动者最基本、最重要的权益之一。新版职业病目录的调整迈出了重要一步,但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征程永无止境。我们期待职业病目录能够与时俱进地更新完善,为每一位劳动者撑起坚实的“健康保护伞”,让所有辛勤工作的人们都能体面劳动、健康生活。这不仅是对劳动者的尊重,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新增职业性腕管综合征、创伤后应激障碍,直击制造业工人、医疗卫生人员、消防救援人员等群体的职业健康“痛点”。受访工人盼望将颈椎病、腰椎疾病纳入职业病范畴。(5月12日《工人日报》)
近日,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性腕管综合征、创伤后应激障碍纳入职业病范畴,这一调整直击制造业工人、医疗卫生人员、消防救援人员等群体的职业健康“痛点”,体现了国家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高度重视和积极作为。从模具工人的“鼠标手”到医护人员的心理问题,这些长期被忽视的职业健康问题终于获得了制度层面的认可与保障。这一进步不仅是对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关怀,更是对其职业尊严的肯定。
新版《目录》的出台具有里程碑意义。长期以来,一些因工作导致的疾病因未被列入职业病目录而使劳动者维权无门。重庆某汽车配件制造企业的模具工熊友明手腕上的膏药痕迹,医护人员彭冰的失眠与焦虑,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这些问题纳入职业病范畴,意味着劳动者可以依法获得治疗、康复和合理补偿,用人单位也必须承担相应责任。这种制度性保障是对“劳动最光荣”理念的最好诠释,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
然而,职业健康保护永远在路上。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业态涌现,职业危害因素也在不断变化。建筑业工人对颈椎病、腰椎病纳入职业病的期盼,服务业从业者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都提醒我们职业健康保护网仍需继续“织密”。特别是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远程办公、平台经济等新型工作方式带来了全新的职业健康挑战。这些变化要求职业病目录必须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定期评估新出现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时将相关疾病纳入保护范围。
要让职业病目录真正发挥保护作用,还需要配套措施的协同推进。一方面要制定科学、明确的诊断标准和认定程序,避免劳动者陷入“认定难”的困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指导,推动工作环境改善和劳动条件优化。同时,应建立覆盖更广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劳动者提供及时、专业的心理支持。只有形成政府、企业、劳动者多方参与的职业健康防护体系,才能将制度善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保护。
职业健康是劳动者最基本、最重要的权益之一。新版职业病目录的调整迈出了重要一步,但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征程永无止境。我们期待职业病目录能够与时俱进地更新完善,为每一位劳动者撑起坚实的“健康保护伞”,让所有辛勤工作的人们都能体面劳动、健康生活。这不仅是对劳动者的尊重,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