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舒冬妮 丁舟洋 每经编辑|张海妮
当《007之黑日危机》中詹姆斯·邦德拿着Samsonite(新秀丽)手提箱初露锋芒,当《来自星星的你》中各款新秀丽背包高频出镜,箱包上凸显的是无声的品牌宣言。从流行影视剧到现实生活,那些年,机场贵宾厅的皮质沙发上,新秀丽旅行箱包稳居“C位”。
但2025年5月14日的上海浦东机场,拖着新秀丽箱包的旅客正低头刷着手机——屏幕上跳动着“一季度销售额大跌7.3%,新秀丽股价大跌超8%”的新闻推送。作为箱包巨头,新秀丽(01910.HK,股价14.060港元,市值194亿港元)旗下有新秀丽、TUMI(途明)、American Tourister(美旅)等品牌,如今各品牌在今年前三个月都面临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
曾经一包难求的限量款,如今是奥特莱斯折扣区的常客,为何连忠实的亚洲消费者也开始用“过气”形容新秀丽这一百年品牌?
5月1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次致电新秀丽官方客服电话、官网电话、该公司中国分公司公开电话,均未获接通;记者发送的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记者找到一位新秀丽中国公司内部员工,希望帮忙转达采访意图,也被婉拒。
5月13日,新秀丽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今年前三个月,该公司销售净额近8亿美元,相较于2024年同期下降7.3%,净利同比下降逾四成。5月14日开盘,新秀丽股价一度大跌近10%,收盘价为14.060港元/股,市值跌破200亿港元。
分渠道看,新秀丽批发渠道销售净额减少,直接面向消费者(DTC)渠道中,零售和电商销售净额均有下降。
分品牌看,新秀丽、TUMI及American Tourister的销售净额均有所下降。
分地区看,主力品牌新秀丽在亚洲和北美洲的销售净额分别下降11.4%和6.4%;TUMI品牌在北美洲和亚洲的销售净额分别下降6.6%和1.9%;American Tourister品牌在亚洲和北美洲的销售净额分别下降17.1%和15.7%。
也就是说,2025年第一季度,新秀丽面临全方位压力,渠道、品牌、地区均有不同程度下滑。该公司称,业绩下滑主要受全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影响,如经济衰退、高通胀、利率上升等,导致消费者对可自由支配项目的需求减弱,消费者信心和支出下降,进而影响公司的销售净额。
记者梳理历年财报发现,新秀丽的业绩从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开始出现大幅下滑,之后在2021年至2023年逐渐恢复并创下新高,但从2024年开始再度出现下滑趋势,且下滑趋势一直延续至2025年第一季度。
在新秀丽的财报里,箱包消费走上了下坡路。但放到整个行业来看,另一大国际知名箱包品牌日默瓦(Rimowa)却有不同走势。
同样作为百年品牌,德国出身的日默瓦以高端定位著名,2016年被LVMH集团(路威酩轩)以6.4亿欧元收购,在最近的2024年财报中被集团点名为“具有强劲发展势头”的品牌之一——日默瓦首席执行官Hugues Bonnet-Masimbert表示,在多数奢侈品牌的财报显示收入下降的情况下,Rimowa的销售额在近五年内几乎增长了四倍,2024年的增长率更是达到了两位数。
两大品牌业绩表现截然不同的背后,是全球箱包行业正经历结构性分化。
在品牌矩阵方面,日默瓦旗下品牌单一,维持高端奢侈品定位。新秀丽试图通过多品牌覆盖全客群:主品牌定位中端,TUMI瞄准高端商务,American Tourister主攻大众市场。
在销售渠道方面,日默瓦不走批发、回收代理渠道,将品牌收归自营。而新秀丽、TUMI、American Tourister均铺设了分销渠道。记者查询各大购买渠道发现,新秀丽不仅有线上线下的官方门店,还入驻了山姆、奥特莱斯,电商平台上获代理权的正品分销商更是层出不穷。这种方式有利于销量,但长远来看不利于维持客户体验和价格体系。
此外,各种“平替”也对新秀丽产生冲击。记者注意到,在电商平台,不乏自称是新秀丽大工厂的商家,一边用视频实拍生产线,一边晒出低至两百多元的同款箱包,并言之凿凿同等品质。
“(新秀丽拉杆箱)1000元~4000元的价位,转头在网上就能买到300元的同款。”中恒信运营总监鲁曦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而且新秀丽的外形都是商务造型,购买人群局限性太强,其品牌价值、外形、功能性的创新力和品牌力都在降低。”
当“Z世代”拍下机场拖着新秀丽箱包的视频时,弹幕飘过的不再是羡慕,而是“这牌子还在?”——那个曾定义“精致旅行”的箱包巨头,正站在奢侈品与快消品的岔路口。
封面图片来源:新秀丽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