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执法质效的提升、维权渠道的畅通均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又到一年“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过去一年,投资者保护被置于资本市场改革以及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的逐步落地,系统性重塑了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随着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实施,投资者保护生态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对第一财经说,自新“国九条”发布以来,一系列与投资者保护密切相关的制度规则密集出台,包括信息披露透明度提升、发行交易监管强化、违规行为惩处力度加大等,市场环境明显改善,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了更坚实的法律保障。监管执行力度显著增强,违规案件处理效率明显提升。此外,推动建立了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涵盖调解、仲裁、诉讼机制完善等,维权渠道更加畅通,成本大幅降低,投资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近一年来,总体感觉行政保护力度是大于诉讼保护力度的,证监会及其相关投保机构在调查以及处罚、特别代表人诉讼等领域的努力是看得见的,期待持续推进。”上海市久诚律师事务所主任许峰说。
第一财经记者最新获悉,证监会2025年“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5月15日将在北京举行,届时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投资者保护举措及案例。
投资者保护正向全方位服务转变
投资者保护贯穿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和监管执法的全流程。从制度建设层面,近一年来,证监会围绕新“国九条”要求,深入推进“1+N”政策体系建设,系统性重塑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
证监会近期披露了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计划出台的规章项目共有19件,包括“力争年内出台的重点项目”8件以及“需要抓紧研究、择机出台的项目”11件,立法的重心是加强资本市场重点领域监管,维护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切实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同时,提升监管执法的质效,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手段。证监会此前披露数据显示,2024年证监会办理各类案件739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592项;罚没款金额153.42亿元,为2023年的2.4倍;处罚责任主体1327人(家)次,同比增长24%;市场禁入118人,同比增长14.56%。在对涉嫌犯罪案件的打击方面,2024年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通报线索178件。
监管执法覆盖上市公司及其“关键少数”、中介机构等多类主体。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5月14日,今年以来已有近百家A股上市公司被证监会采取警告、责令改正以及罚款等处罚措施,处罚金额合计超过2亿元。
同时,券商、会计所等中介机构罚单不断。据同花顺数据,截至5月14日,今年以来已有近50家券商收到监管部门、交易所及行业协会罚单,超过100家会计所、律所等中介机构收到监管罚单。
在立体化追责方面,证监会积极推动构建行政执法、民事追责、刑事打击“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追责体系。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推动特别代表人诉讼常态化开展,运用支持诉讼、代位诉讼等民事司法程序,督促财务造假行为人赔偿投资者损失。
除了注重监管执法外,近一年来,资本市场的改革还突出提升投资者回报。包括引导上市公司完善治理、改善绩效,提高分红次数和比例;引导公募基金降费让利,与投资者利益绑定等。
“从强监管到引导上市公司及行业机构提升投资者回报水平,投资者保护正从单一监管向全方位服务转变,不仅注重市场秩序维护,更强调投资者权益的实际提升。”田轩说,从新《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投资者权益的细化保护,到加强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财务造假等方面的监管,到推动上市公司分红制度改革,提升投资者回报水平,也促进上市公司及行业机构更加注重长期价值,投资者保护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更加良性循环的市场生态。
田轩认为,这一转变不仅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也促进了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提升,增强了投资者的获得感,提高了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此外,投资者权益保障意识的增强,市场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得到更好普及,市场结构更加优化,投资者参与度提升,市场稳定性增强,也能更好地激发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和信心,促进资本市场的活跃和繁荣。
畅通投资者维权渠道
投资者保护涉及多个环节,监管执法质效的提升、维权渠道的畅通均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田轩说,更加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建议加强信息披露,优化披露方式,包括对披露内容的易懂性提升,对重大事项、财务数据、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披露更加详尽透明,确保信息透明、及时、准确,减少信息不对称。
“还要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对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继续提高惩处标准,加强对中小投资者损害赔偿的执行力度,确保违法成本高于违法所得,加强行刑衔接,形成有效震慑。”田轩建议。
许峰也建议,加快对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违法行为的立案查处进度,同时加大该等违法行为的信息披露透明度,比如可以建立涉及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违法调查进展的信披渠道,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
“涉及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民事赔偿司法解释业内呼吁已久,始终没有落定,投资者在索赔过程中仍面临管辖不确定、损失计算方法争议较大等问题,期待涉及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的民事赔偿司法解释早日落地。”许峰说。
在处理投资者纠纷方面,近年来,监管部门正逐步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2024年,证监会指导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提起普通代表人诉讼15件、股东代位诉讼5件,开展支持诉讼15件。推动金通灵、美尚生态特别代表人诉讼案件正式进入司法程序。此外,累计调解成功案件8000余件,为投资者挽回损失超过6.5亿元,12386服务平台2024年共接收处理投资者诉求近40万件。
“近一年来,总体感觉行政保护力度是大于诉讼保护力度的,证监会及其相关投保机构在调查以及处罚、特别代表人诉讼等领域的努力是看得见的,期待持续推进。但部分地区的投资者索赔诉讼仍然存在不少障碍,这个是有待改善的。”许峰提到。
田轩建议,优化诉讼机制,简化诉讼流程,降低维权门槛,优化审理流程,明确审限,统一裁判标准,提升司法效率;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整合多种调解等职能,完善中小投资者矛盾纠纷化解体系。
许峰也认为,需加大特别代表人诉讼的数量和速度,明确特别代表人诉讼的透明度和发起标准,让投资者产生更加合理的预期,就是说达到一定违规水平的股票,那么会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确定要发起特别代表人诉讼了,这样一是提示公众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二是让潜在的受损投资者对有关机构发起的特别代表人诉讼有合理期待,同时也方便投资者监督,防止特别代表人的选择性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