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如期而至,作为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常抓不懈做好投资者保护工作,既是维护市场公开、公正、公平的基石,更是增强市场信心及保障市场秩序的关键环节。
一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加强和完善的投资者保护史。过去一年间,资本市场在投资者保护方面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新“国九条”从顶层设计方面夯实投资者保护制度基础;日常监管中投资者保护贯穿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和监管执法的全流程各方面;立法、司法、行政部门频频打出净化市场生态、惩治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的“组合拳”,投资者维权的手段更为丰富。可以看到,强化机构与投资者利益绑定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密集出台,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加入到现金分红队伍,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站在当前的时点向后望,资本市场要高质量发展,投资者保护工作仍要常抓不懈。投资者诉讼成本高、举证难度大、赔偿执行难等问题依然存在,证券违法违规行为日益隐蔽复杂化的趋势未曾缓解。能否更加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让投资者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和尊重,是衡量资本市场改革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稳市场、稳信心、稳预期的应有之义。
更有效的投资者保护需要上市公司、券商基金等市场主体各归其位。上市公司需要诚信经营,真实、准确、及时披露信息,以做大做强主业为己任,提高自身发展质量,吸引更多投资者特别是中长期资金入市,控股股东、实控人、董事、高管作为“关键少数”,必须扛起责任,把尊重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的理念融入公司治理的各项机制。证券公司应该压实“看门人”职责,对发行人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合规性等进行尽职调查,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投资决策依据,从源头上为投资者构建起一道牢固的保护屏障;基金公司需增强专业能力,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更加适配的产品和服务。
更有效的投资者保护需要强监管保驾护航。规范市场,监管先行,金融监管的“长牙带刺”,是对投资者最好的保护,一方面,要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切实把监管“长牙带刺”落到实处,营造良好市场生态;另一方面,要出台中小投资者保护政策措施文件,在严监严管中体现监管温度和投资者保护的实效,推动健全特别代表人诉讼、当事人承诺等制度机制,构建“行民刑”结合、三位一体的立体追责机制,最大程度防止投资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资本市场从初期的拓荒筑路,到今天的奋楫笃行,离不开投资者的风雨同舟。相信随着投资者保护制度的不断健全,理性投资文化的日益培养,崇法守信、尊重中小投资者的良好氛围将加速形成,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必将迈上新台阶。
本版导读
发挥资本市场关键枢纽作用
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上市制度 2025-05-15
政府债发行助推社融增速回升 2025-05-15
根据形势变化预研储备增量政策 2025-05-15
畅通高效纠纷调解渠道 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