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泽当电(记者 孙开远)近日,全区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第一季度执行情况新鲜出炉,山南市今年第一季度四级财政衔接资金执行进度29.58%、中央财政衔接资金执行进度34%,在全区都排名第一。
近年来,山南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严格按照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财政衔接资金管理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2025年第一季度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管理使用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按照年初工作部署,2025年,山南市将强化地级领导助农兴农包保,配套市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25亿元,补齐农牧区短板弱项,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其中,根据《山南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提前下达2025年市本级财政配套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第一批)的通知》要求,从市本级土地出让收入预算中下达2025年本级财政配套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农业生产发展资金)2400万元,各县(区、市)分别配套200万元。
在资金投向规划上,聚焦自治区产业发展布局,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将多数资金用于支持特色产业提质增效,重点投向乃东区青稞深加工产业园扩建、扎囊县牦牛肉冷链仓储基地、错那市文旅融合示范村等32个带动力强、联农益农效果显著的产业项目。同时,统筹资金用于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有序推进贡嘎县农村道路硬化工程、洛扎县农田灌溉设施改造、琼结县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45个民生项目,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在资金管理机制建设方面,市级层面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资金监管专班,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解决堵点问题;县乡两级严格执行项目前置审核、招投标管理、竣工验收,确保资金投向精准合规;村级层面通过村务公示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实时公开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专项督导检查6次,推动27个进度滞后项目加快实施,确保资金拨付与项目建设同频共振。
“资金使用效率是检验乡村振兴成效的重要标尺。”山南市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强化资金绩效管理,健全“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责任跟着资金走”的闭环管理机制,重点在产业延链补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联农带农机制创新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随着第二季度项目建设黄金期的到来,山南市正以“冲刺”的姿态,全力推进衔接资金项目落地见效,为打造高原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提供坚实财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