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匡小娟
9日,在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材料研究所实验室里,22岁的姚型宇指尖轻旋着一支透明试剂,淡黄色液体在灯光下流转。铁路隧道建设中,喷射混凝土作为初期支护核心工艺,通过速凝混凝土的快速喷射形成支护层,对围岩稳固、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姚型宇手中的这瓶液体是他们耗时两年研制的“无碱无氯无氟早强型液体速凝剂”(简称“混凝土速凝剂”),它能让喷射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从200分钟锐减至2分钟,回弹率从30%降至10%以下。
姚型宇是中南大学大四学生,同时也是长沙轻舟筑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轻舟筑科”)总经理。这位来自山东聊城的年轻人,正带领团队在星城创业沃土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大学生的创新传奇。
转变 从“赤泥”到“新型速凝剂”
2021年秋天,刚步入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专业的姚型宇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上偶然得知:我国每年产生的赤泥等工业固废超过1亿吨,综合利用率却不足10%。
这个数据像一粒种子埋进了他的心里——能否让这些堆积如山的工业废料成为替代水泥的绿色建材?带着这个朴素的想法,他与大赛中几名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团队,一头扎进了赤泥资源化利用的研究。
实验室里的日子既充实又苦涩。他们尝试将赤泥研磨成微粉掺入混凝土,发现虽然能减少40%的水泥用量,却面临凝结时间过长、早期强度不足的技术瓶颈。“最煎熬的是2022年冬天,我们连续做了30多天配比试验,凝结时间、强度检测结果都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姚型宇回忆。
一次偶然的机会,姚型宇得知学校元强教授和田义博士团队在从事混凝土速凝剂相关的研究工作,便加入了项目研究。经过数百个日夜的攻关,团队通过高效络合技术,显著提高了速凝剂中铝离子的含量,成功研制出混凝土速凝剂。
“传统碱性速凝剂存在后期强度损失大、施工回弹率高问题,而高性能产品不可避免地使用重金属原材料带来环境风险。”姚型宇介绍,团队研发的混凝土速凝剂与市场同类的产品相比,具有促凝早强、性能优异,生产工艺安全环保,产品适应性广,生产成本优势突出等优点。
姚型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每延米隧道喷射混凝土用量15立方米估算,添加混凝土速凝剂后,每延米可节约喷射混凝土用量1.5立方米,直接节省材料成本约1000元。如果建一条3公里长的隧道,可节约成本300万元。
破茧 从“学生创客”到“持证闯将”
技术突破只是起点,如何让实验室成果走向市场,才是更大的挑战。
团队内部曾有过激烈争论:研发组坚持“不做到国际顶尖不推广”,市场组却在走访隧道工地时发现,传统速凝剂带来的高回弹、高污染正让施工方苦不堪言。
“在某隧道施工现场,我们看到工人在弥漫的粉尘中作业,地上堆积的回弹料足有半人高,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损失。”姚型宇说,这次实地调研的经历,让大家意识到“技术迭代不能闭门造车,必须与场景需求同频共振”。
2025年之前,带着样品跑市场的日子成了团队的“创业必修课”。但现实远比想象残酷:“你们能提供全套施工方案吗?”“公司有没有生产资质?”“公司主体在哪里?”……这些问题让这群只会做实验的学生意识到:商业运作需要跨学科的智慧。
关键时刻,中南大学商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的同学加入团队,用8周时间完成了包含技术路线、市场分析、财务模型的商业计划书。
中南大学科技园的“创业绿色通道”更让他们感受到“长沙速度”——2025年4月,姚型宇和团队仅用38分钟就拿到企业营业执照。“我们终于‘持证上岗’了。”他手捧着企业营业执照开心地告诉记者,在这里,他们享受到“一揽子创业补贴、一站式政务服务、一平台资源对接”的全周期扶持。
政策的东风始终吹拂着创业青苗。
湖南“七个一”创业政策提供的场地补贴、税收减免,让初创公司轻装上阵。“当我们第一次以公司名义与施工方签订试用合同时,才真正觉得‘落地了’。”姚型宇笑着说,办公桌上的营业执照旁,还摆着第一次中标时的混凝土试块——那是梦想照进现实的见证。
未来 从“创业新兵”到“绿色基建”拓荒者
在衢丽铁路Ⅰ、Ⅲ标段的隧道施工现场,项目方对着试验数据板感慨:“用传统速凝剂时,回弹率高达21.9%,每100立方米混凝土就有21.9立方米浪费;换上轻舟筑科研发的新型速凝剂后,回弹率降到10%,单这一项就为我们节约了5000多万元成本。”
这样的“降本神话”在西渝铁路、川藏铁路持续上演,团队的解决方案为两条铁路的隧道施工分别节约近7000万元、7800万元。
姚型宇介绍,为了让产品得到更好的推广,公司已储备数十项相关发明专利,保障了相关技术壁垒。研发的速凝剂配方能适配不同标号混凝土、不同地质环境,更在环保性上做到“三无”——无碱、无氯、无氟,从源头上杜绝了传统速凝剂的氟离子污染问题,
公司会议室的白板上,姚型宇用红笔写下未来十年规划:2026年实现首批客户转化与收入,未来三年初步形成标准化产品和服务体系,2035年成为绿色基建材料领域的国际领先品牌。
眼下,团队正积极准备参加湖南2025年首届“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姚型宇说,参赛不仅是为了奖金,更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人看到:“大学生创业不是‘纸上谈兵’,长沙的全周期政策链条,让年轻创业者的想法有了落地的肥沃土壤。”
上一篇:楼市,惊现了两个大趋势
下一篇:黄河口的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