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经济观察团 芳芳
截至2025年5月,19家民营银行2024年财报已基本披露完毕。整体来看,行业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剧烈分化格局。其中头部银行依托科技生态构筑护城河,尾部机构则在资产质量恶化和息差收窄中艰难求生。
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作为民营银行的两大巨头,依旧占据了领先地位。中尾部民营银行,在面对经济环境变化和监管要求时显得更加脆弱,生存危机持续发酵。其中,亿联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上的合作踩雷,导致资产规模同比下降超过21%,净亏损5.9亿元,成为2024年“最惨”民营银行。而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加剧之下,2024年头尾部银行的营收差距扩大至151倍、净利润差距则急速放大至千倍,腰尾部机构的生存空间愈发艰难。
01 资产规模:千亿俱乐部仍为五家,腰尾部机构承压
截至2024年末,19家民营银行资产规模达到了2.15万亿元,比去年增长了9.5%。同时,行业资产规模分层格局进一步固化。千亿俱乐部仍由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苏商银行、众邦银行和新网银行五家组成,与2023年成员完全一致。
从增长幅度来看,19家民营银行中16家实现了正增长,仅振兴银行、三湘银行和亿联银行资产规模缩水。
具体来看,微众银行以21.7%的资产增速持续扩大领先优势,单家规模已超第二名网商银行4710.35亿元,形成绝对断层领先优势。新网银行虽以0.68%的微弱增速守住千亿门槛,但同比增幅较2023年的21.36%大幅回落,仅增长0.68%。成为俱乐部内增长动能最弱的成员。
在千亿俱乐部之外,还有6家银行的资产规模位于500亿元至千亿元之间。其中,金城银行以776.79亿元的资产规模位居第六,同比增长5.73%,显示出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中关村银行和富民银行分别以749.39亿元和622.94亿元的资产规模位列第七和第八,同比分别增长3.07%和3.11%,虽然增速不快,但依然保持了正向增长。
华瑞银行和蓝海银行分别以572.3亿元和555.43亿元的资产规模位列第九和第十,前者同比增长16.15%,后者同比增长5.26%,拥有较强的上升潜力。而三湘银行的总资产虽然超过500亿元,但同比下滑了10.46%,成为行业资产规模top 11中唯一一家下滑的银行。
资产规模低于500亿元的民营银行共有八家银行,它们的表现参差不齐。其中亿联银行的情况最严峻,资产规模降至408.22亿元,同比下降21.15%,仅次于三湘银行的降幅,成为2024年资产规模降幅最大的民营银行。
此外,民商银行和客商银行分别以487.96亿元和417.9亿元的资产规模位列第十二和第十三,同比分别增长12.70%和6.14%。
尾部三家民营银行的总资产规模不足300亿元。
其中,位列17名的振兴银行资产规模288.83亿元,还下滑了2.45%,可谓雪上加霜;裕民银行2024年总资产增长了21.4%,位居行业首位,但总值仅为208.03亿元,位居行业倒数第二;新安银行以201.85亿元的资产规模垫底行业,同比增长4.63%。不论是基数还是增长幅度,都预示着腰尾部银行资产规模都进一步承压,低基数效应进一步暴露行业尾部整体失速的颓势。
从行业首尾部的差距对比来看,微众银行6500多亿元的资产规模,是尾部新安银行的32倍还要多。
02
营收:头尾部相差扩大至151倍,10家增长9家下滑
2024年,19家民营银行营业收入总和为934.18亿元,同比增长1.87%,行业集中度达到历史峰值。微众银行以381.28亿元营收贡献全行业40.81%的收入,一家独大的格局持续强化。即便该行营收同比微降3.13%,但凭借超第二名网商银行近170亿元的绝对优势,仍牢牢把控行业半壁江山。
增速方面,19家民营银行中有10家实现了正增长,9家负增长,可谓喜忧参半。
除了两巨头,行业其余17家银行的年营收均未超过百亿元。位居第三和第四位的新网银行和苏商银行,2024年营收分别为63.7亿元和50.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5%和16.05%,不足两家巨头的零头。
此外,金城银行、三湘银行的年营收超过了30亿元,增速分别为0.82%和-8.57%,差强人意。富民银行和华瑞银行营收超过了20亿元,其中华瑞银行营业收入20.67亿元,增长41.29%,成为增速最快的银行。
中关村银行、众邦银行、蓝海银行、锡商银行、民商银行和亿联银行等6家银行的年营收超过了10亿元,其中锡商银行的营收下滑了近27%。
此外,还有5家银行年营收不足10亿元。其中,裕民银行增长27.22%,客商银行增长20.18%,增速引人注目。
而垫底的新安银行,去年营收下滑了22.7%,仅为2.52亿元。
这意味着,2024年,微众银行的营收,是新安银行同期营收的151倍。而在2023年,垫底的新安银行营收为3.26亿元,与微众银行的营收差距还是121倍,马太效应持续加剧。
03
净利润表现:首尾差距扩至1112倍,亿联银行巨亏5.9亿
根据2024年的数据,19家民营银行中,微众银行以109.03亿元的净利润遥遥领先,单家利润规模,比超过千亿俱乐部另外四家银行总和(56.47亿元)还要多出近一倍。
更令人注意的,是剧烈放大的头尾部差距。2023年,净利润最低的新安银行实现0.44亿元,与头部民营银行微众银行的差距为245倍。到了2024年,微众银行的百亿元净利润,已经是尾部裕民银行0.098亿元的1112倍之多。
此外,除了微众银行,净利润绝对值方面,超过10亿元的仅两家,超过4亿元的5家,其余11家银行净利润不足5亿元;增速方面,19家民营银行10家增长9家下滑,多家下滑幅度超40%,整体不够乐观。
其中,网商银行以31.66亿元的净利润位居第二,但同比下滑24.67%;新网银行以8.11亿元的净利润位列第四,同比下滑19.70%。
而华瑞银行的净利润虽然仅有2.21亿元,但2024年增长了316.98%,增速位居行业首位。裕民银行净利润仅为0.098亿元,但增速超过103%,也值得点赞。
亿联银行巨亏5.9亿元,是行业唯一亏损的一家,净利润下滑超5倍;此外,三湘银行净利润1.32亿元,同比下滑59.88%,金城银行和民商银行净利润均下滑超40%。
其中,亿联银行巨额亏损背后,隐藏着2024年的天价罚单。去年3月中旬,吉林亿联银行因违反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以及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这三项严重违规行为,被央行吉林省分行重罚758.34万元。时任亿联银行财富创新部专家孙琦对上述三项违法行为负有责任,被罚25.53万元。
04
资产质量:8家不良贷款率上升,亿联银行不良率飙升至2.77%
在2024年的财务报告中,民营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整体保持相对健康水平,大部分未超过2%,仅两家超过2%。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网商银行专注于小微贷款,且由于采用的是逾期30天以上的统计口径,不良贷款率为2.3%。
而亿联银行的资产恶化最值得关注。2024年末,其不良贷款率飙升至2.77%,同比上升了1.16个百分点。亿联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管理挑战可见一斑,也提示了市场对于中小规模民营银行在经济波动中抗风险能力的关注。
总体来看,在2024年,有9家民营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在改善资产质量和加强风险控制方面的努力取得了成效。同时,梅州客商银行维持不良贷款率不变。其中众邦银行的不良率从2023年的1.73%降至2024年的1.50%,降幅最大。
而8家民营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主要集中在资产规模较小、排名较为靠后的几家民营银行,如锡商银行、振兴银行和华通银行等,未来可能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和风险暴露。
在资本充足率层面,这一直是民营银行面临的普遍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民营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值为12.24%,远低于城商行、股份行和国有银行。
而在2024年,有7家民营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低于12%,还有多家民营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出现了下滑。
其中,众邦银行多年资本充足率低于12%,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2024年资本充足率为10.6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51%;2023年为10.67%,2022年为10.76%。
富民银行和新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19%和11.12%,也处于较低水平。新安银行则一枝独秀,以24.87%的资本充足率笑傲其他银行。
在拨备覆盖率方面,已公布数据的16家民营银行均满足了至少150%的监管要求,但不同银行之间的表现差异显著。其中,客商银行以高达422.7%的拨备覆盖率位居榜首,远超监管最低标准,展现了在应对潜在损失时的强大准备金基础。微众银行的拨备率超过了300%,众邦银行、锡商银行、金城银行、网商银行、富民银行均超过200%。
相比之下,亿联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仅为153.02%,微超监管底线,在风险抵御能力上存在一定的脆弱性。鉴于其财务数据的下滑程度,2025年需要采取密集措施来增强资产和财务的双重稳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