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群众办事“进一门”、受理“找一窗”、办成“跑一次”、用好“一张网”,这是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惠企便民的服务亮点。近年来,全区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优化服务举措,创新实现“一站式服务”舒心办、“一揽子服务”安心办、“一对一服务”暖心办“三个一”,打造政务服务“经心办”品牌。
构建“2+1+N”政务服务格局
功能区按颜色字母划分、指示标牌字号明显、业务窗口辨识度高……在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政务大厅,群众根据指示能快速找到业务办理窗口,办事效率大大提升。
完善的基础设置只是基础服务升级的一个体现。为全面完善政务服务格局,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打造了“专区+专窗+专员”模式,优化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金融服务、惠企政策、24小时自助服务、帮办代办服务专区,推行“综合窗口+专业窗口”并行服务模式,组建政务服务首席事务代表、红色帮办服务队伍、多语种志愿服务队伍,推行“一站式”和“管家式”全链条帮办代办及自助导办服务。
在线上平台,依托“昆明经开区”微信公众号搭载“云上办政务大厅”,提供69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远程“云帮办”服务,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体化政务服务模式,累计提供帮办代办服务45952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专业大厅+服务站点”延伸了服务链条。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创新设立“政银企服务站”,以企业办事不出园为目标,建设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政务服务分中心,选派首席政务服务专员,入驻公司登记、纳税申报、投资项目备案等151项涉企高频事项,将审批服务从“办事窗口”送到企业“家门口”,实行“服务前移、提前介入、超前导办”,实现手续办理“零障碍”、企业办事“零跑腿”、代办服务“零距离”,构建以2个专业大厅为中心、1个园区企业服务中心为补充、33个街道(社区)便民服务点为支撑的“2+1+N”政务服务格局,着力打造园区“15分钟便民服务圈”。
深化“告知承诺+容缺受理”
审批服务模式
为全面服务企业,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深化政务服务模式创新,加大涉企高频服务事项改革力度,推进省、市146项“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通过“一码查询、一次告知、一窗办理、一网通办、一表申请、一次办结”优化办理流程,实现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全年累计办理6787件。深化“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审批服务模式,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梳理92项容缺受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以“容缺后补”重塑办理机制,为企业群众办事减时间、减跑动、减成本。
聚焦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从政务服务、金融服务、信用修复、土地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升经营主体获得感。例如在金融服务方面,实施有限合伙企业财产份额出质登记,1家企业通过有限合伙企业财产份额出质资金25亿元,被担保金额23.6亿元。
同时,全区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聚焦“沿边”和“跨境”特色,构建涵盖企业服务、法律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全方位、多领域的RCEP公共服务平台。围绕中老铁路年度盘点、水果政策解读、榴莲进口贸易及检验检疫,举办RCEP创新服务大讲堂,服务企业200余家,形成“打造RCEP一站式企业服务中心”等11项可复制推广案例,为贸易增量提质和“走出去”提供保障。
“一站式”服务助企纾困
如何实现服务“零距离”?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探索“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的服务模式。为掌握企业情况,全区实施“调研企业诉求提升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深入服务业、工业、商贸业、建筑业开展调研,建立企业发展需求清单,优化政策和服务流程。同时,用好用活21个营商环境观察点,为辖区企业提供政务服务帮办代办、惠企政策解读、经营主体建议收集等“一站式”服务。
聚焦企业难点,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固化企业问题会办会、企业接待日、政企同心谈、营商环境会客厅、局长坐诊接诉等活动,全年开展活动98次,发现并解决问题137个,通过亲自办、陪同办、帮代办等方式,开展走流程活动418次,发现并解决问题31个。
另外,围绕市场准入、公平竞争、诚信履约等方面细化39条整治任务。用好“纪企码上通”平台、营商环境投诉平台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畅通诉求反映渠道,实现问题受理、转交、办理、督办、反馈、办结全流程闭环管理。 记者张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