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英才学校七年级13班 刘锦历
去年冬天,一个冷冽的早晨,我和爸爸妈妈去医院看望奶奶。年迈的她刚做了微创手术。尽管只是微创手术,但还是得卧床休养。奶奶真的老了,她看上去很疲惫。我去生活间为奶奶用微波炉热饭、接开水时,内心难以平静。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变老的那一天,作为晚辈,或许该从细微之处多多陪伴和体谅老人。不经意间,我在走廊看到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迎面向我走来。
老人看起来年龄比奶奶还要大,他的脸上有些许皱纹,头发黑白相间。他脸上长了一颗痣,痣上还冒出一根较短的毛。他的样子,不禁让我想起动画片《爆笑虫子》里的一个角色。
老人手拿一根拐杖,把它向前一拄,再将身子向前慢慢挪动。他的重心都靠这根拐杖,所以显得一瘸一拐的。他龟速走着,好像每走一步,都要耗尽全身力气似的。他走一步后,会蓄力好一会儿,才能继续往前走下一步。可以说,他走一米的时间,我都可以走五十多米。
看样子,老人要往电梯的方向走,于是我转身帮他按了电梯,这是我的举手之劳。电梯到达后,老人走进去,里面的人挤作一团,一面为老人腾出大片空间,一面询问他,替他按楼层。电梯关门时间很快,我却一眼就能看见,腾出的空间足够站下五个人。可想而知,大伙儿是多么热心啊!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敬老爱老的传统。比如古文中说:“见老者,则车徒辟;斑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而弟达乎道路矣。”就是说,遇见老年人,车马、侍从要避让;头发斑白的老年人,不用挑担子上路行走,由年轻人代劳。
细微之处见真情,如果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能从细处出发,敬老爱老,中华美德将一直传扬下去。
评语
这篇文章没有运用华丽的语言,没有过度煽情,却能让大家看到真实的场景,体会到真实的感情,非常难得。我们总是要求孩子能够做到“以小见大”,这篇文章的立意,正是从小处思考并实践,让我们懂得举手之劳创造出的温暖时刻。读罢此文,教科书或者课堂中的名言,仿佛变得具象化了。
(指导教师:成都七中英才学校 卢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