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胡春春
随着“2024年报季”披露的结束,江苏上市公司在2024年的表现更详细地展现在市场面前。根据Wind金融数据,境内市场中,去年江苏703家上市公司总营收达到3.4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0.4%,占我省GDP25.1%;总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108家净利润同比增长超50%。
透过年报中一系列亮眼的指标性数据,上市苏企2024答卷不仅亮点多,且透露出的发展思路,展现出对未来的发展信心十足。
看业绩:“有压力,但仍有能力稳住经营”
整体看,江苏上市公司去年总营收达到3.4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0.4%;总净利润为2381.20亿元,较前一年有所下降;总市值为6.58万亿元,同比增长2.3%。正如多家苏企主要负责人在年报业绩会上谈到的:“有压力”,但是“仍有能力稳住经营”。
全年,江苏逾六成上市公司营收实现正增长,近八成上市公司实现盈利,并在多个行业表现出色,展现了较强的经营质效。
最抢眼的是一批创新药企逐渐进入收获期。泰州亚虹医药,产品主要集中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和女性健康领域。受商业化落地和有效控制成本费用的助力,该公司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1365.55%,同比增幅领跑江苏上市公司。
紧随其后的是无锡迪哲医药,2024年实现营收3.60亿元,同比增长294.24%。该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同样是商业化的快速放量增长。“今年我们将继续最大程度实现两款产品的商业化,进一步提升造血能力。”迪哲医药董事长张小林表示。
汽车行业中,沪光股份、光洋股份、博俊科技等公司都取得了“双增长”的优秀成绩单。
沪光股份实现营收79.14亿元,同比增长97.70%;实现净利润6.7亿元,同比大增1139.15%。光洋股份营收为23.10亿元,同比增26.69%,净利润为5101.12万元,同比大增143.62%;博俊科技公司则拿到42.27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62.55%,净利润达到6.13亿元,同比增长98.74%。
作为江苏制造业企业中最具代表性的行业板块之一,机械设备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扬电科技、润邦股份、世嘉科技、新联电子、佰奥智能、通润装备、腾亚精工等10多家企业的净利润同比增长都超过了100%。扬电科技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甚至达到939.68%。据介绍,这样“罕见”的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动以及下游行业对节能型输配电设备的强劲需求。
此外,农林牧渔业板块依托产业升级,实现净利润4.5倍的跨越式增长;商贸零售行业通过加速数字化转型,净利润同比增长1.6倍;交通运输业凭借高效运营,净利润同比增长15.4%。
看“含科量”:超200家明确拥有核心技术
“越是市场竞争激烈,越要加大技术投入。”这句上市公司共识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
江苏省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江苏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总金额达到1244.8亿元,同比增长1.2%,平均研发金额为1.8亿元。其中,245家研发投入超亿元,20家研发投入超10亿元。
记者对2024年报披露关键词进行了不完全统计,超过200家江苏上市公司均提及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如本川智能、菲沃泰、世华科技等均称拥有所在行业相关细分领域的核心技术能力。江苏省上市公司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整体研发强度达3.6%,科创板研发强度达7.4%,312家研发强度超5%,114家研发强度超10%。
据观察,目前在研发投入上最积极的有两类典型企业,一类是行业龙头,依然在加大研发投入,巩固技术领先优势;一类是原先研发投入较少,近年来开始加速度追赶,特色明显。
从具体公司来看,研发投入排名前列的仍然是恒瑞医药、徐工机械、国电南瑞、南钢股份、中天科技这五家公司,2024年的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65.83亿元、37.38亿元、32.35亿元、24.36亿元、19.44亿元。其中,恒瑞医药同比增加了16.29亿元,国电南瑞同比增加了5.06亿元。
如江苏新能、哈森股份、蓝丰生化、南京高科等上市公司,2024年全年研发支出同比增加均超过了100%。究其原因,是此前研发费用基数较低,因此在去年增加研发费用后,形成了较高的增幅。
以江苏新能为例,2023年该公司研发费用仅18.82万元,到2024年增至215.63万元。公司主要负责人解释,由于前一年部分研发项目处于前期阶段,因此费用较少,公司将持续重视技术创新,为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以江苏新能为代表,部分业绩一般的上市公司,开始真金白银地投入研发,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蓝丰生化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净利润大幅亏损,当期研发投入更是“少”到不值得一提。2024年,该公司投入研发费用6868.01万元,同比增长350.18%,主要用于光伏业务上的技术创新,如TOPCon电池技术研发,以提升产品竞争力。2024年,该公司实现了营收的正增长,净利润减亏7975.97万元。
苏盐井神提及,将发挥院士工作站、盐穴储能创新联合体等平台团队作用,推进盐穴利用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与产学研深度融合。可川科技则表示会进一步加大新客户群体开发力度,坚持聚焦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创新,积极延伸和探索新业务领域,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创新研发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产品毛利率。
看外延式增长:殷实家底支撑产业并购
并购,是提升上市公司业绩和竞争力的重要工具。去年以来,江苏上市公司在国内外并购不断。
作为布局新能源产业链的重要一步,龙蟠科技从去年开始推动对蓄电池企业山东美多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购。今年年初,该笔收购业务完成,交易金额约1亿元。
从2024年9月18日发布公告,到今年初完成收购,南微医学以现金方式收购全资子公司南微荷兰51%股权,交易对价不超过3672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89亿元)。业绩并表后,南微荷兰成该公司欧洲市场扩张的核心支点。
浩辰软件对匈牙利BIM软件开发公司CadLine的收购也在近期顺利完成。通过该项收购,浩辰软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IM产品,并进入快速增长的海外BIM市场,助力全球化战略的推进。
并购正在成为上市苏企的主要工具,并探索外延式发展的可能性。据观察,江苏上市公司的并购以两种方式为主,一是通过旗下子公司直接并购,二是通过新设的产业基金并购。
中粮科工相关负责人表示, 公司一直积极寻找契合公司战略发展的投资目标。联测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一直关注海外市场,持续加大对外投资规模,今年也将计划开展对外投资与并购活动。华润微主要负责人也表示,2025年将重点围绕深圳和重庆两条12吋生产线,力争通过外延并购加速布局功率半导体和智能传感器产品,实现强链补链。
值得提及的是,2024年江苏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为3933.60亿元。整体看,现金流状况良好,具备“自我造血”和积极并购的能力。江苏上市公司持续完成并购的良好局面,既是“家底”的托举,更是产业发展信心的集中展现。
上一篇:秦腔名伶“舞”出壮阔时代长卷
下一篇:记者探访大光明桥“微创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