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发布
日前,我市35名数字人才获得全国首批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我市成为全国首个颁发智能制造、区块链、数字化管理师、人工智能4个数字技术职业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省市。目前,我市共组织26期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累计400余名数字人才获得专业技术等级证书。
获得“001号”证书的是南开大学2024届本科生李欣,通过68个学时、历时两个多月的培训课程,经理论和实操考核合格后方取得人工智能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具有较高的含金量。李欣表示:“证书不仅是对专业能力的官方认可,更让我的职业规划有了明确方向,增强了就业综合竞争力。”
图源: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工智能专业具备典型的通用技术特征,能够作为一种“工具”在几乎所有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抓手。市人社局充分发挥南开大学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载体作用,主动对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等机构,探索构建“人才培养-等级认证-保障激励-就业服务”全链条培育体系。
培育项目依托南开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优势,由8名计算机学院优秀教师领衔授课,紧扣国家标准,利用理论和实操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确保学员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平台设计与应用等核心技能上获得全面提升。来自天津商业大学的学员甘洪福感慨:“系统化的培训让我在数据分析和AI模型构建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我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源: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让专业围着产业转,把学科链建在产业链上,让部分合作企业深度参与课程设计、实训指导,实现产教融合双向奔赴、无缝衔接,可以培养出更加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数字技术技能人才。”南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林锴介绍,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或社会人员均可报名参加该项目的培训和考核,“目前南开大学已培训了人工智能专业技术人员近百人,计划每年培养千名人工智能、大数据、密码工程、数据安全等职业领域初、中、高级专业人才,为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输送高水平数字技术人才。”
据介绍,我市在全国率先设立了人工智能专业职称评委会,出台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专业职称评价标准。此次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考核评价的组织实施,拓宽了我市人工智能领域评价渠道,取得初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35名学员,同时获得助理工程师职称,打通了学员“等级认证”与“职称晋升”的双向通道。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