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生物谷(维权)
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到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从以组织为单位的测序到以单细胞为单位的单细胞测序;从无空间信息的组学技术到空间组学技术,再到空间单细胞组学技术。肿瘤精准诊疗已经从单一层次的基因变异研究快速扩展到多层次、多维度数据的整合研究。每一种组学技术都揭示了肿瘤的不同方面特征,描绘了肿瘤及其微环境的复杂性。多组学联合分析不仅能提高肿瘤靶点发现的精准性,还为肿瘤的精准诊疗、个性化诊疗提供了新的突破。
随着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肿瘤异质性解析、微环境研究、耐药机制探索等领域的价值日益凸显。华大智造作为全球领先的基因测序设备及单细胞技术提供商,联合海普洛斯(肿瘤液体活检与基因大数据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生物谷将共同发起主题为“单细胞多组学技术解锁肿瘤微环境研究前沿研讨会”的空中讲坛,聚焦单细胞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前沿应用,相信将给予同行专家学者带来启迪!
演讲嘉宾介绍
解永杰 博士后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医师
解永杰博士主要专注于胰腺癌以及消化道肿瘤的基因组学、单细胞多组学和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至今为止,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Cancer Cell》、《Gastroenterology》、《Gut》、《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Cell research》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SCI论文。这些研究主要聚焦于胰腺癌、食管癌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其治疗方案的开发。运用了多种基因组学技术和免疫组学分析,例如全外显子组测序、单细胞RNA测序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等,深入探讨了消化道肿瘤的分子机制及其微环境的复杂性。通过对肿瘤样本的系统分析,我们揭示了某些基因突变与胰腺癌进展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单细胞测序发现了影响免疫微环境的关键因子。
报告主题: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在胰腺癌、食管癌等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
报告摘要: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通过解析肿瘤微环境(TME)的细胞异质性,为胰腺癌和食管癌的机制研究及治疗策略提供了新视角。在胰腺癌中,该技术揭示了肿瘤相关免疫抑制性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动态互作,以及代谢重编程在微环境重塑中的作用。食管癌研究则聚焦于细胞毒性T细胞耗竭机制,以及炎症微环境与免疫逃逸的关联。
夏泆斌 产品经理
海普洛斯单细胞产品线
夏泆斌经理负责搭建单细胞及空间多组学测序平台,并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在单细胞及空间多学测序领域,拥有超过三年项目经验,负责单细胞项目方案设计,项目质量管控等多个环节,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辅助临床老师科研成果发表在NC等国际主流期刊。
报告主题:从二维单细胞到三维空间:多组学整合驱动肿瘤临床科研新范式
报告摘要:
1. 肿瘤临床科研背景及多组学工具
2. 单细胞及空间多组学肿瘤科研应用
陈亮 主任科学家
杭州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陈亮博士的研究方向为新一代单细胞、时空组学与长读长技术研发,转录调控、发育与肿瘤发生机理。主导/参与开发多种基因组结构与转录调控解析技术(Mol Cell, 2016, 2017; Nat Biotech, 2018; Nat Protoc, 2019; Sci Adv, 2022; Nucleic Acids Res, 2022, 2024),作为主要负责人绘制首个脑再生时空图谱(Science, 2022),利用所研发多组学技术揭示肿瘤发生与浸润新机制与理论(Mol Cell, 2018; Sci Adv, 2024; Br J Cancer, 2024)。近年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近50篇,被Science、Nat Rev Genet、Nat Methods、Cancer Discov等特约评论。主持/参与多项基金委/科技部、浙江省“尖兵”和杭州市重点科研项目。
报告主题:基于单细胞多组学的胶质母细胞瘤可塑性与侵袭机制研究
报告摘要:胶质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具有高侵袭性和易复发的特性,为临床治疗带来巨大挑战。近年来,单细胞多组学与空间转录组学技术的突破为解析胶质母细胞瘤异质性和侵袭性提供了新视角。这些技术不仅揭示了同一肿瘤内共存的多种细胞状态,还发现了肿瘤细胞在不同状态间转换的可塑性。然而,诱发肿瘤侵袭和可塑性的内在与外在驱动因素仍待深入解析。本工作整合单细胞RNA测序与单细胞ATAC测序技术,构建跨胶质母细胞瘤空间区域的双组学全景图谱,解析了肿瘤细胞异质性的动态演变规律及驱动侵袭的调控机制;同时筛选出不同状态肿瘤细胞的关键调控因子,并通过细胞和小鼠模型验证了同时靶向异质性和侵袭性的多靶点干预策略显著优于单靶点。综上,本研究通过构建多区域胶质母细胞瘤单细胞双组学图谱,揭示胶质母细胞瘤侵袭的动态演化规律,为精准治疗提供新理论依据和潜在靶点。
(转自:生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