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医药研发注入更多活力,让市民健康得到更多保障。日前,北京市医保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简称《若干措施2025版》)。这是本市多部门连续两年共同推出若干举措,为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相比《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若干措施2025版》对原有政策继续提升,比如进一步要求“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直接纳入全市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目录”。同时新增政策措施,包括支持商业保险公司使用医保大数据等内容。随着更多新举措、新机制的落地实施,将进一步激发本市医药创新活力,更大范围惠及参保群众。
医保支持创新药成果显著
2024年,北京市医保局围绕创新药械的医保支付、采购挂网、总额预算管理等方面,推出多项改革举措,取得显著成效。
在推动创新药临床应用方面,北京市医保局2024年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14项,其中,4个创新技术项目通过绿色通道提交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申请。备案信息从每季度更新缩短为每月更新,陆续发布50家医疗机构的219条价格备案信息。建立创新药品挂网绿色通道,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为88种创新药品实现快速挂网,其中包括61种国产药品。
在推动创新药械区域共享方面,北京市医保局依托国家医保编码,开展药品集中采购挂网信息数据质量梳理、核查,标化三地平台数据,推进信息协同共享。2024年,京津冀第三批37种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落地实施。
在推进国谈药使用全面提速方面,北京市医保局在2024年指标测算工作中,根据国谈药、创新诊疗项目使用情况核增总额指标,其中对国谈药在2023年基础上核增5.8亿元预算指标。2024年本市纳入“双通道”管理国谈药共483种,在20家定点医疗机构和21家定点零售药店开展“双通道”管理试点。本市城镇职工参保人员持门诊处方到“双通道”药店购买国谈药的费用按固定比例80%支付,住院期间,持处方到“双通道”药店购买国谈药的费用按固定比例85.5%支付,减轻参保人员费用负担。
在新药新技术单独支付方面,北京市医保局不断完善DRG付费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机制,推动24项新药新技术纳入除外支付名单。
在拓展支付渠道、实现商业保险与医保联动方面,北京市医保局还建立“北京普惠健康保”特药清单动态调整机制。2025年度特药清单已扩展至106种,其中国内41种、国外65种,确保符合条件的创新药品“应进尽进”。
新举措推动创新药械再突破
《若干措施2025版》坚持以人民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为本市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动力和战略抓手。
关于国家医保谈判药品使用,2025年起,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将直接纳入全市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目录,医疗机构可通过“双通道”药店实现“应开尽开”。同时,支持创新药目录药品通过绿色通道快速挂网,不计入基本医保自费率指标,并通过“双通道”药店保障供应。这一政策将大幅缩短创新药进入临床的周期,进一步提升患者用药的可及性。
关于创新药进入医保,创新药企在向药监部门提交新药上市申请后,即可与医保、卫生健康部门沟通,提前做好医保准入和入院使用准备。对符合条件的创新药,不计入DRG病组支付标准,单独支付。
关于支持高值医疗设备推广,北京市医保局将推动手术机器人等高值医疗设备的推广与应用,定点医疗机构可按规定申请DRG付费新技术除外。
在商业保险与医保深度融合方面,要推动支付体系更加多元。2025年,北京市医保局将支持商业保险公司使用医保大数据,开发特定疾病险、特定药品险等更多商业保险产品,并优化理赔和权益服务。同时,鼓励商业保险将创新药目录纳入保障责任范围,持续做好“北京普惠健康保”对创新药的支持工作。此外,北京市医保局将推进商业保险和基本医保“一站式”结算,探索支持使用医保个人账户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产品。
在医保基金直接结算上,创新药企将获重点支持。2025年,北京市医保局将推动医保基金与药品企业直接结算创新药、集采药品费用,并探索由医保基金向创新药生产企业提前预付。这一举措将有效缓解药企的资金压力,进一步激发医药创新活力。
未来,北京市医保局将继续深化医保支付改革,推动医药创新与临床应用的良性循环,为广大参保人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医疗保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