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昨天,天津地铁1号线海光寺站A出口上演了一场“未来版早点”表演,一台全自动煎饼果子机器人正式“上岗”,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围观。该机器人可实现从摊面糊、打鸡蛋,到翻面、加料、卷饼、装袋的全流程自动操作,3分钟即可完成一份“鸡蛋果箅儿”煎饼,制作过程智能编程,无需人工干预。
科技赋能早点摊
扫码即享“智能煎饼”
昨天上午8时左右,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市民只需手机扫码付款,煎饼果子机器人便会立即启动制作流程:精准摊开面糊、打蛋、撒芝麻、翻面、添加配料,最后利落地卷饼装袋,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单鸡蛋果箅儿”煎饼仅需3分钟、“双鸡蛋”需4分钟,制作标准统一,无需人工操作。煎饼价格有4元和5元两种,受到不少上班族的青睐。多位现场围观的市民表示,整个制作煎饼的过程充满“科技仪式感”。
据煎饼果子机器人设备方介绍,为还原地道的天津风味,机器煎饼在原料配比上进行了调整:面糊以绿豆面与小米面按7:3比例混合,绿豆面带来清香,小米面增强韧性,有效防止饼皮碎裂。果箅儿是由上海专业厂家定制的,确保口感酥脆统一。甜面酱则采购自天津本地老字号企业,其余配料也均来自本地供应商,从细节保障“天津味道”不打折。
虽然机器人制作的煎饼果子出品稳定、热气腾腾,但也有市民认为其缺少了传统手工煎饼的“烟火气”,“少了些‘人情味’,酱料过于均匀,口感比较单一,果箅儿虽脆但缺失了手工制作的随机感。”一位尝鲜者表示。还有市民打趣道:“这机器煎饼可谓‘赛博朋克版’,但地道老味儿,还得靠大爷大妈的手艺,那才是真正的‘非遗级’体验。”
AI进军餐饮业
是升级还是“抢饭碗”
煎饼果子机器人的现身,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小吃行业未来走向的思考。近年来,从送餐机器人到刀削面机器人,各类自动化设备逐步走进餐饮领域,提升了效率,却也引发了对传统人工岗位的担忧。“如果机器人全面取代煎饼摊主,那些依靠手艺谋生的师傅们怎么办?”有市民感叹。一些市民认为,对于许多以制作小吃维生的人来说,这样的“科技进步”可能意味着对生计的挑战。
机器人进厨房
“效率”与“温度”如何平衡
业内人士指出,自动化是餐饮行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方向,但“人情味”和个性化服务依旧是人工不可替代的优势。“食物背后的人文温度,或许才是核心竞争力。”相关人士表示,现阶段机器人更适合用于高峰时段或标准化场景,作为人工的有效补充。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持续释放,科技与传统小吃的融合有望催生更多创新模式。煎饼果子机器人的走红,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新奇体验,也为行业转型提供了新思路——如何在“效率”与“温度”之间寻求平衡,或将成为餐饮智能化升级绕不开的重要课题。
上一篇:以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