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成都市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园区暨科技成果专员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举行。根据目标,今年成都将继续健全成果转化专班工作机制,全年挖掘科技成果或企业技术需求不少于2000项。
目标如何完成?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正探索“专班+专员”机制,动态管理不少于100名成果专员队伍,建成30个专班,并创新打造“双班长”模式,加快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创新模式 推动优势学科与产业对接
当天,四川大学等8家在蓉高校与部分区(市、县)共同成立成果转化专班。“专班全部实行‘双班长’制。”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双班长”模式是一次制度创新,即由一个高校成员、一个区(市、县)担任班长,目的是让高校与区(市、县)、产业园区更好融合,推动优势学科与重点产业精准对接,“其中,区(市、县)班长的具体工作大多由该地科技主管部门分管负责人负责。”
成都菁苗汇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是成都川大技术转移集团有限公司的入股企业,被聘为四川大学成果转化专班高校侧班长。该公司总经理毛迪表示:“科技成果转化,要立足市场,带动高校成果研发。‘双班长’制可有效推动高校侧、政府侧等多维度资源相互匹配、联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四川大学成果转化专班区(市、县)班长为四川天府新区和成都高新区,正聚焦生物医药与先进医学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赛道,筹备推动多个川大科技成果在两地落地。”成都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转化落地 园区与专班、专员“组CP”
“要推动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完成今年目标任务,还要完善上下联动的‘专班+园区’结对机制。”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当天活动上,青羊经开区等4个产业园区与航空航天产业链成果转化专班等4个市级产业链专班签约。“专班和专员将主动对接服务重点园区、科技企业。”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每个专班和专员至少结对1个重点园区、1家重点科技企业、1家专业服务机构,整合人才、项目、技术、资金等多方资源,为园区提供定制化的技术需求挖掘、成果转化对接等服务。
除了与专班、专员“组CP”外,园区也将自己组建转化专班。根据《成都市产业园区“科技创新促转化攻坚”行动方案》,成都将推动园区联合技术转移机构、链主企业、孵化器等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专班,每个园区选派成果专员不少于5人。
根据当天发布的《2024成都市科技成果转化白皮书》,2024年成都遴选了110名持证技术经纪人,组建市级科技成果专员队伍和11个成果转化专班,并举办多场活动促进产学研合作;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1931.26亿元,同比增长28%;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收1.56万亿元,同比增长2.7%。
上一篇:带旺“烟火气” 乐享新生活
下一篇:出入境专窗服务参与商务活动的川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