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网
走进江西省瑞昌市南义镇矿山生态修复竹编文化园,蜿蜒的步道在竹木间延展,道路旁的绿意蓬勃生长,远处,湖光与山色相映成趣。
这片面积276亩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曾经裸露的岩体、松散的边坡、塌陷的地表与贫瘠的土壤相互交织,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生态痛点,如今竹编文化与生态之美在此交融,凸显瑞昌生态修复治理的美丽容颜。
2024年3月,随着南义生态修复竹编文化园(一期)项目启动,一场以“生态修复+非遗传承+文旅融合”为核心的综合创新实践拉开帷幕。此项目突破了传统矿山修复的单一治理模式,将生态安全、文化传承与美丽家园建设纳入整体规划。
据了解,南义生态修复竹编文化园项目是由瑞昌市人民法院联合瑞昌市自然资源局、南义镇政府及江西思华生态环境保护基金会等4家单位,共同对南义镇一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在修复过程中融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瑞昌竹编元素,充分利用传统艺术文化、山体高差、水体植被等,打造成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山体竹艺文化园,赋予其文化展示、生态教育、休闲娱乐功能。
项目分为两期建设,通过采取改良土壤、恢复植被等技术对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修复治理面积276亩,投资420余万元。
“项目巧妙地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瑞昌竹编’融入生态修复。本地竹编艺人参与设计,创作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景观小品和生态围栏。这些作品或以瑞昌历史故事为蓝本,或模仿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既美化了环境,又通过竹子根系发达的特点起到固土作用。”南义镇党委副书记彭呈仁介绍说。
项目还打造竹编工艺展示区、非遗工坊体验区、生态文化长廊等特色空间,充分实现了在生态修复、文化传承、普法宣传、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多元融合,对推动南义镇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变化太大了,现在绿化面积增加了,空气都变得清新许多,也多了一处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家住南义镇王家铺村清塘组的周升生说。
下一步,南义镇政府将联合瑞昌生态环境局再打造一项多功能的修复基地,集生态修复与美丽家园建设、休闲健身与生态保护法制宣传为一体的生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