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通讯员 李志斌
青山叠翠,山林秀丽,荒山沙丘披上绿装,城市园林美丽舒适,乡村环境干净整洁……
近年来,漳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筑牢生态底线,加快项目建设,全力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
根植绿色理念 擦亮生态名片
时下,顺着漳县东泉乡能岸村河滩社的一条盘山公路来到山顶,陇盛园林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苗木种植基地的苗木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东泉乡地处漳县东南部,有林地23.8万亩、草场3.55万亩,是漳县森林覆盖面积最大的一个乡镇。2018年,成贵子从林场退休后,牵头成立了陇盛园林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东泉乡5个村的300多名农民栽植城市园林苗木,在荒山、荒沟、撂荒地上种下了“绿色银行”。
近年来,漳县着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统筹经济林果、苗木花卉、生态旅游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大幅改善、资源管护持续强化、林下经济稳步发展。
如今,绿色已成为漳县的鲜明底色。截至目前,漳县林地面积133.11万亩;森林面积59.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8.34%;草地面积65.47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78.41%。
聚焦乡村振兴 奏响产业欢歌
走进位于盐井镇杜家庄村的漳县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一排排日光温室矗立田间,整齐排列。这里由漳水润农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建,通过复制山东寿光高端农业模式,以发展高原夏菜为主。
“我们今年着重打造杜家庄黄瓜品牌,同时提升五彩椒的种植水平。园区每天提供岗位73个,每个工作岗位每月增收3000多元。”产业园负责人刘玉江说。
近年来,漳县立足自然禀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将设施农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全力培育高原夏菜,打造绿色蔬菜基地大县。
韭菜是漳县设施农业中的一张特色名片,已先后通过“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定和“省级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
目前,漳县武阳镇已在柯寨、新庄门、董家庄、孙家峡4个行政村建成韭菜大棚4200余座,占地4400余亩,年产值达6600万元左右。
漳县的食用菌产业同样发展得有声有色。已建成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9个866亩,木耳菌棒加工厂1个,年挂棒能力达到1082万棒,年产干木耳81万公斤。
突出特色优势 共谱文旅新篇
四月的漳县,花红树绿,春光无限。走进漳县贵清山植物园,踏青赏景的游客络绎不绝,体验乡村旅游,激发春日消费活力。
“慕名来到贵清山植物园,这里花香四溢,空气清新,河水清澈见底,令人心旷神怡,真是不虚此行!”来自兰州的游客李文龙说。
近年来,漳县坚持“天下贵清·康养漳县”品牌定位,围绕“保护开发两山一井一河、推动经济翻番升位提质”总体思路,着力打造陇上生态旅游康养名县,走出了一条“旅游+”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为了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漳县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大量精力。先后建成了遮阳山明珠酒店、遮阳山花筑民宿等一批高标准旅游接待设施,加大对交通、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投入。
一季度,漳县累计接待游客60.76万人次、同比增长5.27%;旅游花费4.01亿元、同比增长19.69%。
漳县文旅局副局长包宏建说:“我们将继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让漳县成为更多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
上一篇:纵览水利历史 领略水情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