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我们村以前都用甲基二磺隆防治恶性杂草大穗看麦娘,但是到2010年以后,随着杂草抗药性的增加,大穗看麦娘越来越难防治。多亏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除草剂团队的调研和试验,研发了冬小麦田抗性杂草大穗看麦娘高效安全化学防治技术。”近日,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召开的冬小麦田抗性杂草大穗看麦娘防控及除草剂药害治理技术观摩培训会现场,一株株小麦迎风摇曳,南和区万村同舟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刘建芳介绍,其合作社及周边地区麦田杂草大穗看麦娘近年来难以防治,种植户使用除草剂仍然达不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还导致不少除草剂药害问题,很多农户花费大量时间人工拔除杂草。
面对这一生产难题,2023年3月,他通过邢台市农林综合服务中心植物保护检疫站联系到省农林科学院植保所除草剂研究室主任袁立兵。接到刘建芳求助电话的第二天一早,袁立兵带领团队驱车300公里赶赴南和区瓦固村开展调研。
经过实地调查,袁立兵发现周边小麦田基本已经使用过一遍或两遍除草剂,对阔叶杂草防治效果普遍较好,但对大穗看麦娘普遍防治效果不佳,部分春季喷施除草剂的田块,大穗看麦娘仅有轻微的黄化褪绿等药剂反应。田间有不少农户正在人工拔除大穗看麦娘,平均每亩小麦需要耗时15到20天。
调研结束后,袁立兵立即与团队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之后,我们选择多种除草剂进行试验,最终筛选出异丙隆、二氯异噁草酮两种对抗性大穗看麦娘防治效果较好的除草剂。”袁立兵告诉记者。
在现场会上,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杂草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李香菊介绍:“现在我们在大力实施单产提升工程,但是由于除草剂药害导致的小麦减产超过8%至10%也是常有的事。如果我们把除草剂用好了,会在单产提升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近年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联合邢台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植物保护检疫站积极解决群众的生产难题,重点关注小麦扬花期后病虫害防控的“一喷三防”,进一步推广应用新技术,为全省的粮食生产提供技术支撑。(记者 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