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舒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日前,在位于合肥肥东经开区的合肥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轮式人形机器人“巡霄”正自主执行对机器人产品的测试任务。它灵巧的机械手指在键盘上轻快敲击,实时调取检测数据,并向工程师语音汇报:“检测到3号单元电源模块异常,建议立即检查!”在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巡霄”还化身科普讲解员、咖啡师和儿童玩伴,与青年游客进行互动。
这家国内头部的移动机器人企业去年落户合肥,今年3月推出人形机器人矩阵产品,提升在工业生产和生活领域的自适应能力。其中,“巡霄”轮式人形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半导体行业巡检运维等复杂操作场景。企业联合创始人、90后边旭表示,来到合肥后,在各级政府帮助下,企业不仅引进核心团队、招引本土青年人才,还对接本地集成电路企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优艾智合的快速发展,是合肥民营经济蓬勃创新的缩影。官方数据统计,2024年,合肥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50%,民营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市总量60%以上,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0%以上。近年来,在合肥,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民营经济浪潮与产业共成长,各级共青团组织和相关协会多方整合资源,青年民营企业家、青年民企创业者提供应有服务保障,持续优化民企创新创业生态。
青年智慧赋能民营企业发展
“这几天,我接待客户就没停下来过。”在合肥孪生宇宙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工智能展厅,企业联合创始人王子淼说道。展厅内,应用于金融、法律、教育、消防等领域的虚拟数字人引人驻足,数字人“小合”还可以客串活动主持人。
在安徽大学就读期间,王子淼多次参与合肥市高校创业就业联合会组织的创业培训和交流活动。在联合会创业专家的指导下,他于2021年11月15日在高新区创办企业,现有青年员工29人,专注于研究超智能虚拟员工引擎和智能体引擎的解决方案。去年,企业获得合肥市种子基金及天使轮投资。王子淼展望道,希望打造“降本,增效,增资”的数字员工创作平台,让用户都尽享AI创造的价值和便利。
小发明、小创造同样也是推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
郭小东是安徽清新互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90后工程师,他曾历经47次方案迭代、上百次样机测试,带领团队研发“弹簧滑动+自动卡紧”复合结构,用于迅速打开智能箱式终端盖板,可以应用在应急指挥、电力巡检等场景中,节省宝贵时间。这项成果也获得了合肥市“五小”创新成果的二等奖。
郭小东所在的公司始终高度重视“微创新”工作,每年设立“金点子”基金鼓励员工建言献策,研发投入连续五年占比超营收的15%。
近年来,团合肥市委也通过组织参加“揭榜挂帅”项目,助力搭建青年创业企业、研发机构等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校大学生等群体的专业合作平台,引导青年放开手脚创新创造,积极投身创新创业。
为初创民营企业提供精准扶持
在合肥,民营企业中不乏初创团队,亟需资金精准支持。“我们是青年创业的轻资产科技型企业,发展之初受限于无资产抵押、营收规模较小等融资痛点。2019年,徽商银行合肥分行第一时间协同申请青创资金支持,并在极短时间内帮公司完成了授信审批及50余万元的贷款发放。”合肥市青联委员、安徽英弗伦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程刚回忆,青创资金的支持,使公司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进展。
星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聚焦于基因编辑技术研发等领域的生物医疗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公司多条产品管线正处于研发关键时刻,现金流陷入短期紧张。前不久,徽商银行合肥分行在了解到公司融资需求后,上门对接定制了以青创资金为主、多层次产品配套为辅的融资方案。公司创始人才源说:“这笔款项也为我们在与股权投资机构的交流中补足底气。”
徽商银行合肥分行所提供的青创资金,是安徽省青年创业引导资金的一部分,在合肥高新区试点运行。目前,该青创资金在合肥的合作机构已扩充至4家,分别为徽商银行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支行、杭州银行合肥科技支行、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高新分行、合肥兴泰科技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截至2024年底,青创资金总放贷额超22.1亿元,支持的企业营收总额超800亿元,支持青年创业人数超3600人。
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通过创新授信评价标准,为科技型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天眼智取(合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于去年成立,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与卫星遥感技术的高科技民营企业。
公司成立初期面临资金短缺困境。按传统授信标准,因缺乏财务数据和抵押物,难以快速获得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项目推进受限。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重点关注企业核心技术与研发实力,在企业无营收的情况下,发放200万元信用贷款助力企业突破资金瓶颈。获贷款支持后,公司接洽知名企业拓展了业务。
徽商银行合肥分行和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同时也是合肥共青团金融行业团建联盟的重要组成单位,团合肥市委通过金融行业团建联盟为青创企业与各大金融机构之间搭建沟通桥梁,助力企业金融需求更好更快得到响应。
合肥市还加速建成青年创业园等孵化基地。安徽大学的00后硕士研究生刘庆局,2020年读大二时就创办了合肥市满好科技有限公司,但面临资金、场地、人员等千头万绪的烦恼。当时,合肥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园在房租补贴、市场渠道链接、人才公寓、企业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该团队走出难关。目前,团队已完成Pre-A轮千万元股权融资。
合肥高新区于1991年成立,系首批国家级高新区。2021年,合肥高新区成立大学生创业园“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截至2024年底,累计孵化32家民营企业实体,带动就业人数超350人。累计为近20家创业团队减免租金21万余元,兑现大赛奖励资金190万元。
让非公企业青年更有归属感
“在非公党建指导员的帮助下,去年我们公司成立了党支部和团支部,申报了区级活动奖补,用于支持党建及群团活动及阵地建设。”瀚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吴自华介绍。
他提到的非公党建指导员是团合肥市委选派的90后工作人员王杏,在合肥市委社会工作部指导下,王杏每月至少赴企业1次指导开展非公党建工作。王杏还组织自己联系的非公企业开展青年联谊交友和夜校学习,增强民营企业青年对城市的归属感。
在合肥高新区,仅2024年就新建非公企业团组织80余家,覆盖青年员工2000余人。截至目前,合肥市非公企业的团组织已覆盖新能源、智能制造、电子通信等行业。此外,合肥市青年创新创业协会中包含的民营企业成员单位占比就高达85%,覆盖青年企业家百余人。
位于合肥新站高新区的新鼎明创新创业园,大部分入驻的是民营企业,创业园创始人、合肥市青年创新创业协会副会长何冰介绍,“园内以科技创新行业和青年创业群体为主,青年创业企业占比达88%,带动青年就业近1000人次。”
“我们之前公司地点在北京,从事显示打印设备业务,合肥市新站区新型显示产业配套完善,经招商推介,我们入驻新鼎明创新创业园,园区安排专人帮我们进行工商地址变更,还帮我们对接业务,切实感受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的优势。”合肥博示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涛说。
该企业目前拥有61名员工,青年研发人员占比60%。去年,在园区支持下,该企业参加了合肥新站区“智汇少荃”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明星企业组冠军的好成绩。
合肥新站高新区高校资源聚集,该区在重点民营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推动院校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探索青年博士挂职企业人才副总、领衔科技攻关项目,引育新质生产力。
安徽振升保安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窦开宏是合肥市青年创新创业协会常务理事,他透露,目前正加速建设面积约28000平方米的合肥青商产业园,打造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成果转移转化的产业创新生态链,期望能为青年民营企业家和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展示和成长平台。
满足民营企业青年人的生活文化诉求也是团组织工作重点之一。今年初,合肥首个超3000平方米的区级青年之家——海创景寓运营展示中心暨青年之家开放,合肥瑶海区及周边民营企业青年可在居住、娱乐、学习、休闲、社交等领域获优质服务。合肥经开区制造业民营企业众多,该区就将非遗手工青年夜校等年轻员工喜爱的活动直接办到工厂里,满足更多民营企业青年人才的多元需求。
共青团合肥市委副书记洪欣介绍,团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不仅优化保障青年学子创新创业,还关心支持民营企业青年人才的发展和城市归属感养成,助力更多青年民营企业家、青年创业人才大显身手,为合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力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