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如何塑造全球时间标准
创始人
2025-11-28 06:20:34

  司各特·阿兰·约翰斯顿

《时间在说谎:一部时间创造史》司各特·阿兰·约翰斯顿 著乐西 译东方出版社

  当你看向一个时钟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是谁决定了现在是几点?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明白时钟上的时间是人为创造的,是人类为了使用方便达成共识的产物。钟表的指针用来显示人们共同认可的时间,我们的社会按照指针的嘀嗒声运行,但实际上,我们的计时方法只是一个大概精准的、约定俗成的体系。即便在今天,原子钟和GPS卫星可以使地球时间精确到十亿分之一秒,但真正的“时间”仍然是不存在的。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我们会采用不同的时间。原子钟基于政治需求划分出了一秒的长度,以及一个时区的经度跨度。决定时间的并不是物理原则,而是政治。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物理学界否认了有一个真实时间存在的观点;相反,时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速度和重力改变。在人类个体层面上,时间表现出来的相对性微乎其微,基本起不了作用;然而对于现代卫星系统来说,为了正常工作就不得不把时间膨胀的因素考虑在内。也就是说,在宇宙中,我们找不到一个标准的计时准则。时间由我们制定,因此它仍然符合一句古老谚语所说:“众多的谎言编织出了结论。”对于时间来说,不存在“真实”,精确、普适的时间,仍有待人们的研究和发现。时间是人为创造的。

  这本书所讲述的,就是人类如何创造了时间。本书中提出的问题是“我们为何以今天现有的方式确定时间”,其中尤其重要的是“时间是怎样形成全球标准的”。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晚近才形成的现象。19世纪之前,所有的时间都是地方时间。巴黎的时钟不需要和莫斯科的时钟相协调。人们凭借脚力和马匹旅行,不可能快到从一个城镇旅行到另一个城镇,还要面临当地的正午时间和原来的相差几分钟乃至几小时的情况。所以说,那时候没有“马匹时差综合征”。

  直到19世纪中期,情况才有了变化。火车和电报的发明,几乎是一手打造了一个联系紧密的全新世界,突然之间,那些大城市之间的时间不一样了。对于发电报来说要留心将发报和收报的时间调到一致,而对火车来说时刻表不准确则有危及生命的危险。为了避免混乱,新的时间标准呼之欲出。

  新技术无可厚非地是标准化时间的推动力。但火车和电报的发明和应用,不足以解释为什么全球时间协调一致的结果是如今这样。将时间确定为现今样貌的并非技术发明,更多的是社会和政治因素,这更加耐人寻味。本书要讲的就是世界最初相互联系时的“成长的烦恼”,它在1875年到1914年之间达到了顶峰。

  计时革命发生的先决条件是19世纪,尤其是欧洲进入了发明时代,或者说是大收割时代。长达数世纪的全球航海大开发接近尾声,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一心扑在攫取和变卖全世界的资源上。它有有益的一面,即科学初步发展出了专业化领域,将上至重量等度量单位、下至蝴蝶的物种分类都分别标准化,也给时间制定了标准。商业利益促使人们测量陆地,为陆地绘制地图,将庄稼作物和掠夺回来的货物分清门类。但大收割时代也存在黑暗的一面,这表现为对殖民地的掠夺。地图绘制和勘测产生了有用的知识,为大都市提供了所需的资源利益,代价是造成了全球部分地区人民的贫困。更加精准的时间让水手能够在海上确定经纬度,但这一航海技术也转而促进了海外殖民行为。人们抱着善恶交织(往往恶的成分更多)的心态勘测、管理、区分世界,为世界划定标准,万事万物都被规范,时间也不例外。

  从计时的角度来看,这也就意味着在19世纪中期,向某人询问时间会得到非常复杂的答案。这并非因为缺少计时工具:那时手表和时钟已经普及,城市大厅和火车站都挂着公用的大钟。也就是说,关于时间的难题不在于缺乏测量工具,而在于有太多种不准确甚至互相冲突的时间存在。不同钟表的同步性很差,而且即便是制作最精细的钟表,也不能保证持续几个星期走时精准。这就造成了每只钟表的时间和另一只的都不一致,并且它们的差别没有章法可循。让计时问题变得更复杂的是,确定以哪个钟表的时间为基准,更是一个涉及权力、政治和社会系统的问题,而非技术能力的问题。钟表有可能是碰巧走不准,但也有可能是人们故意为之,比如不同的专业领域、宗教、文化以及国家都采用不同的时间(更不用说历法,每一种历法都基于其独特的文化、宗教信仰和天文学基础)。时间不准确是常态。(作者为麦克马斯特大学历史学博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注意防范!青岛市气象台发布大风... 来源:青岛气象青岛市气象台2025年11月28日06时00分发布大风黄色预警:预计今天中午到明天上午...
无障碍改造惠民生 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权若青)近日,铜仁市德江县楠杆乡五龙村村民朱管银家中新改造的无障碍卫生...
203万亩高标准农田今年加速建... 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刘悦)11月27日,记者从全省冬春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
云南山野间的“阳光约定” (来源:中国妇女报)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房村...
十九载深耕心田,以仁术点亮希望   褚思雨 通讯员 郭勇 周倩文 济宁报道  漫漫医者路上,山东省戴庄医院精神四科主任、医学博士崔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