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执行应急发射任务
创始人
2025-11-26 02:16:22

(来源:法治日报)

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今天,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测发大厅掌声雷鸣,发射成功的大红屏再次亮起。   12时11分,搭载神舟二十二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在火箭待命值班阶段实施的应急发射任务。   对比神舟飞船的常态发射任务周期,本次发射时间紧、任务重,对于工程全线各个系统来说,都是一场重大考验。   “飞船表现得很好,团队也表现得很好,我们经受住了这次任务的考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何宇说,“这次任务展现了中国航天的实力,这是几代神舟人不断通过创新、严格管理、提高产品研制能力的体现。”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是第三批飞船的首发飞船,以无人状态飞往太空。“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开展了涉及仪表系统、载荷安装空间、元器件等多项技术改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刁伟鹤说。   “无人发射与有人发射的区别在于航天员参与与否,以及由此引发的载荷设计、测试流程调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陈同祥介绍,具体表现为:   载荷设计差异。无人发射需通过特殊上行载荷(如生活用品、空间站备件)模拟航天员重量,确保飞船质量、质心及动力学特性与载人状态一致,快速完成物品布局设计与分析。   测试流程调整。原来的航天员确认测试环节,改由飞船工程师进舱逐一确认与模拟测试,以适应应急发射时间紧的特殊需求。   飞行程序一致性。除上述调整外,其余飞行程序,如3.5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均按载人标准执行,确保任务可靠性。   据了解,此次随神舟二十二号飞船上行的货物比以往都多,装载了航天食品、航天药品、新鲜果蔬、针对神舟二十号飞船舷窗裂纹的处置装置,以及空间站所需的备品备件等。航天员食品也更加多样化,有鸡翅、牛排、蛋糕等。   此次任务的测试发射流程周期,由常规的30天压缩至16天,时间压缩了一半左右。这也是长二F火箭首次执行16天应急发射流程。   “研制团队在人员组织、计划安排和工作强度等方面遇到了全新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团队积极应对、高标准推进工作、优化部分测试流程,为任务启动筑牢坚实基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王哲介绍。   “进入空间站建造阶段以来,长二F火箭一直执行的是‘打一备一、滚动备份’的模式。也就是说,备份火箭和执行正常任务的火箭状态是一致的。同时,无人飞船虽然质量减轻了,但是长二F火箭是可以适应这种状态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陈牧野说,长二F火箭保持状态不变,就是最可靠的方案。   11月5日,收到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原定返回任务推迟的通报后,发射场相关系统迅速投入到应急发射任务的筹划工作中。11月10日,神舟二十二号发射任务正式启动。   “神舟二十一号发射任务结束后,飞船、火箭、发射场各系统均已进入待命状态。接到应急发射任务命令后,各系统设施设备、人员迅速就位。为了更好开展工作,发射场对所有方案、预案进行推演和演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李鹏冲说。   “和常规载人发射任务相比,本次发射任务为了满足发射时间要求,在不降低测试覆盖性的情况下,对测试项目进行了精简,对部分测试流程进行了优化调整。常规载人发射任务,测试计划一般以天为单位进行安排,这次任务以小时为单位来安排工作。”李鹏冲说。   与常规任务“进度服从质量”不同的是,这次任务既要考虑测试质量,又要兼顾测试进度,需要工作人员对每项工作提前预想,做好预案,出现问题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处置。对此,工作人员制定了完备的流程、计划、方案,确保各项工作严格按节点完成。   相比10月31日神舟二十一号飞船发射,这次神舟二十二号发射日气温更低、风力更大,对发射场塔架的保温能力、防风沙能力都提出更高要求。经过发射场空调系统、保温措施和密封措施等改造升级,可满足冬季极端低温情况下的发射要求。   15时50分,神舟二十二号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后续将作为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的返回飞船。   针对此次任务,任务总指挥部迅速启动预案,工程全线从容应对、科学处置,广大参研参试单位大力协同、攻坚克难,在20天时间里,稳步高效完成风险分析评估、方案论证决策、人员物资调动、乘组换船返回、飞船应急发射等工作,为国际航天领域高效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成功范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表示,此次任务的成功,充分彰显了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深刻诠释了中国载人航天“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全面验证了中国空间站任务“打一备一、滚动备份”策略的科学性可靠性,实战考核了工程全线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能力,生动践行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正是航天人对载人航天事业和对航天员生命极端负责的精神,确保圆满成功,确保万无一失。   值得一提的是,11月24日发布的神舟二十二号飞行任务标识,亦体现了对航天员生命安全的庄严承诺。色彩体系中,蓝色诠释航天科技底蕴,红色代表使命担当,橙色彰显应急救援的迅捷特性。整体设计既延续中国航天标识的美学传承,又创新融入应急救援要素,完美诠释了“以航天力量守护生命安全”的核心价值,展现了中国航天的技术实力与人文关怀。   这次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8次发射任务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10次飞行,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1次应急发射任务。 本报酒泉(甘肃)11月25日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强化体育课程立德树人价值导向 费加明 费成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实施“以体育人”的具体体现。学...
美国10月份预算赤字达2840... 当地时间11月25日,美国财政部表示,受近期联邦政府“停摆”影响,10月份联邦政府预算赤字高达284...
“宁静小区”不仅仅是隔绝噪声 (来源:光明日报)转自:光明日报【聊聊咱的城市⑥·专家点评】  噪声污染问题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由来已...
山东滨州:彩线织就“致富网” (来源:光明日报)转自:光明日报  编织机与缝纫机走线声交织回响,各色安全带、安全绳整齐排列,工人们...
甘肃古浪:先进典型选树助推乡风... (来源:光明日报)转自:光明日报  温室大棚里,香瓜、人参果长势正旺;养殖小区内,膘肥体壮的育肥羊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