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网易科技)
大模型产业,正走到一个关键转折点。
8月8日,OpenAI发布其最强大模型GPT-5,但产品遭受全球差评。不少用户表示,GPT-5不仅性能上并无优势,且反应速度变慢,长文本处理能力甚至倒退。
从Deepseek横空出世,到BAT大模型产品话题大战,大模型的流量大战进入冷静期,行业面临一个新的问题需要回答——在大模型技术短期内无重大突破,营销宣传覆盖到"乡下刷墙"程度后,大模型行业要如何进一步提升渗透率?
近期QuestMobile发布的《2025年AI应用市场半年报》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报告披露,截止到2025年6月,移动端原生AI应用用户规模为5.7亿,而更大的市场藏在应用插件里,同期移动端-应用插件(In-App AI)用户规模达到6.3亿,已经超越了原生AI应用。
一个新的趋势正在显现,相比一个AI知识库,用户更需要一个AI助手,在更日常的社交、资讯、娱乐等场景下改善体验。大模型的增长之道,或许正在其中。
01 AI搜索深入移动互联网
从用户数据看,随着市场进入稳定期,Deepseek现象难再复制,AI插件在用户规模上对原生AI应用的超越已成定局。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AI应用插件用户规模达到6.3亿,而AI原生APP为5.7亿,PC WEB端在1.8亿左右。从用户规模变化趋势看,今年2月以来,互联网企业原生APP月活用户规模稳定在2.7亿左右,各渠道中仅AI插件维持增长态势。
而在本轮移动互联网AI插件的爆发中,市场的主要增长来自搜索产品。其中,QQ浏览器凭借产品整体转型势能,用AI搜索入口Qbot替换原搜索入口,复合增长率高达255.2%,微博推出的AI微博智搜则以41.7%的复合增长率位列次席;百度、抖音、夸克等资讯/社媒平台AI插件应用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AI搜索能脱颖而出不难理解。在移动互联网的红海竞争中,搜索功能始终是用户获取信息的"入口级"刚需。但传统搜索引擎的局限性日益显现——信息碎片化、内容真假难辨、获取效率低下。
而AI搜索插件的崛起,正在用大模型的"认知能力"重构这一基础场景。对已有极高用户体量的产品来说,平台势能积累已经足够,一旦接入AI插件,立即能调动海量用户需求。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AI颠覆了头部APP的使用体验。目前,各大APP都在借助AI搜索插件提供精确内容,扩展用户体验。特别是头部产品依靠成熟用户群和内容生态,形成了新的AI应用土壤。
以QQ浏览器为例,今年5月,QQ浏览器宣布升级为AI浏览器,并用AI搜索取代原首页内容。从实际体验看,其Qbot AI侧重生活百科类对话解答,其首页内容即引导用户向AI提问百科类问题,如"夏季自制解暑饮品"等。
其中,AI高考、AI学习等实用工具是QQ浏览器的"金字招牌",通过整理相关领域专业知识,QQ浏览器构建了属于高考生的知识库。
以科普知识库为切入,向专业级知识库延展,这也是当前工具型产品定义应用AI插件的主流方向。
02 融入内容生态
另一个AI插件的产品方向,体现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赛道。其特点是产品本身拥有成熟且庞大的内容生态,在引入大模型技术的同时,也将全平台的内容库作为可检索数据源融入其中。
从产品体验看,知识库型AI插件更倾向重新锚定产品定位,而内容型AI插件则倾向于,借原有内容生态提供一个独一无二的专属大模型,把产品体验推上一个新高,进而破解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增长天花板。
以微信AI搜索为例,在产品入口上,微信选择在用户检索热点事件、提出问题时优先展示AI搜索结果。如检索热点话题"辅助驾驶不能当自动驾驶",微信AI搜索可生成事件详情、事件总结内容。
而微信AI搜索的核心优势,明显在于公众号这一独家内容生态。在辅助驾驶热点搜索结果中,微信AI搜索以7篇微信公众号文章为参考文献,实现了对热点信息较为准确的梳理与解析。
微博智搜则在风格上自成一派。微博的产品特征是以热搜功能为代表,形成热点事件扩散、传播的舆论场中心定位,覆盖国内外各领域热点新闻,并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而微博智搜则在此基础上,对热搜词条逐一拆解时间线、梳理原委,提供背景资料及解析,让原本复杂的热点新闻变得简单易懂,方便用户体验。
同样搜索"辅助驾驶不能当自动驾驶"话题,微博智搜提供了政策法规、技术现状、用户风险、安全使用指南内容,在介绍相关政策出台动作的同时,也将相关技术领域的大致现状向读者进行了梳理。
值得注意的,是微博智搜的信源引用数量。除了权威媒体对事件本身的公开报道以外,微博还引用了数十条相关博文用于分析辅助驾驶的技术等细节。这些内容来源包括辅助驾驶领域其他话题的媒体报道、大V博主的相关博文、交通监管部门的提醒公告等。同时在搜索结果末尾,微博智搜附上了博主补充解读。
此外,微博智搜还在AI搜素基础上提供继续追问功能。当用户希望深入挖掘热点事件,或获取更多求证信息、了解热门网络梗词或暗语、解析影视剧、综艺情报等内容时,均可选择或输入追问问题获取解答。
如在"辅助驾驶不能当自动驾驶"智搜结果下,选择"追问"可自动获取推荐检索问题,选取后可生成同样详尽的回答。
而在热点吃瓜类事件中,微博智搜更能展现出平台热点传播速度快、吃瓜生态健全的优势。以网红博主陶白白的情感纠纷为例,相关事件错综复杂,普通用户很难在短时间内梳理清楚,而微博智搜能在短时间内给出事件每一步的清晰脉络,并将当事人深层动因、网友主流评价、事件的舆论影响完整展现,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一键吃瓜。
这或是微博智搜能在移动互联网AI插件中异军突起的原因所在——在AI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内容生态,并在确认重大事件、整理吃瓜信息方面做到极致详尽、可信,最终形成独属于微博的内容优势。
03 改写传播规律
在移动互联网的各种产品形式中,各领域的头部产品均在尝试接入大模型提升产品竞争力,如电商、游戏、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其中,大模型对社交媒体的改造尤为成功。究其原因,凭借即时获取精确结果、一键检索网络的优势,AI正在改写互联网的信息传播规律。
其中,兼具资讯平台与社交媒体属性的微博表现尤其明显。微博智搜正在影响用户的使用习惯——对不少微博用户来说,遇到热搜词条先问智搜,请AI梳理来龙去脉已成习惯;对博主来说,针对热门智搜内容进行进一步解读、评论正在成为新的内容趋势。
一个代表性的案例,就是辟谣信息的传播。
过去网络谣言号称"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而在大模型技术支持下,用户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对热点事件的辟谣、核实。
这点在微博体现得最为明显,受益于内容体量小、创作成本低的优势,微博历来以热点讨论氛围强、用户活跃度高以及传播速度快而著称。在微博内容生态和AI智搜技术支持下,用户可以一键获取辟谣内容,事件当事人的声明内容也能借助相关功能第一时间向公众传播,最大程度限制谣言的破坏力。
以近期寒武纪辟谣订单谣言为例,相关声明发布后迅速在微博上获媒体转发,相关内容则被迅速收入微博智搜,并形成从官方声明到市场反应、市场质疑、事件解读的完整分析。
让真相比谣言的传播速度更快,从而改变互联网的信息传播规律,这无疑是微博智搜的一个重要贡献。其价值还在进一步提升——随着微博智搜用户渗透率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了解并使用AI搜索,谣言的生存空间就越小,未来,错误内容及无根据谣言将失去生存土壤。
当前,大模型产品面临同质化焦虑,市场陷入激烈的价格战,各产品都苦于用户忠诚度不足。而今年微博智搜用户规模猛增,原因还是微博本身拥有成熟的内容生态,坐拥全网最全最快的热点资讯消费吃瓜的用户心智,AI插件一经接入即产生1+1大于2的效果,进一步强化用户求证信息、吃瓜热点的习惯。
这能为大模型行业的渗透率焦虑提供一味解药——在知识传播以外,大模型还应当顺应用户习惯,到用户最常使用的场景中去,借头部平台的用户基数、内容生态展开传播,创造全新的产品体验。
相较重视复杂运算的原生AI产品,AI插件的潜在用户基数显然要更大,涉及场景也更多。未来大模型行业的渗透率探索,很可能要看AI插件能在头部产品中,找到多少新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