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怡蒙 记者 姜蕾)近日,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高原‘卒’防”实践团第三年奔赴青海,开展高原卒中防治专项社会实践。来自护理学院、宣武医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等机构的13名师生,深入西宁市区、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3地,为高原群众送去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探索出以“实践-调研-干预-反馈-转化”为主线的高原卒中全链条干预实践路径。
实践团深入基层,累计为近300名高原群众提供健康服务。实践团由该校校长吉训明院士担任指导教师,他为居民诊疗,逐一细致询问病史,叮嘱高血压患者规律用药,许多农牧民专程赶来看病。团队成员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宣传折页,普及卒中早期识别与预防知识,提升宣教效果。
吉训明院士带领学生开展义诊。主办方供图为强化基层医疗认知水平,博士研究生路帅宾为当地村医开展卒中防治专题培训,讲授早期识别与预防知识。实践团还与大通县人民医院、贵德县人民医院等4家医疗机构座谈,聚焦高原卒中防治的挑战与需求。会上双方达成共识,将协同推进藏汉双语卒中识别工具、优化高危人群分级管理,并重点培训村医。
实践团成员开展健康服务。主办方供图实践团在西宁市文亭巷社区召开政校医社联动座谈会,与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及当地医疗机构负责人商讨高原卒中防治。博士研究生汪彩莲汇报了团队三年来的工作成果及高原卒中防治“五年行动”计划。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等机构代表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基层培训、双语健康教育等建议。
吉训明院士表示,未来要不断致力于优化“云端120”方案,通过“政校医社”协作,打通高原卒中防治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