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海西晨报
灌口镇返乡大学生深入了解家乡历史文化。
华侨大学“入乡随声”实践团走进浔江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文明交通科普活动。
在思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来自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学生向市民传授手机摄影技巧。
厦门大学志愿者为后亭村村民普及航空航天知识。盛夏鹭岛,青春如歌。仍在进行中的这个暑假,一抹抹青春的亮色涌动在街巷乡间、浸润于文明实践中——广大在厦高校学生、返厦高校学子投身乡村和基层,积极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他们用行动诠释着青春共“城”长的双向奔赴,用热情书写“青春有为 奉献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受教育
弘扬主旋律 传递正能量
暑期,厦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量身打造了一系列活动,吸引了广大学子的参与。从红色文化里的爱国主义教育,到言行举止的文明之美,大学生被熏陶、受教育,化身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践行者、宣传者。
思明区曾厝垵社区实践站开展了“青苗沐党辉·职梦启新航”红色寻根之旅,来自厦门大学的暑期实践队参与其中,收获满满。黄厝社区实践站策划“折五角星·制红军帽”等主题活动,大中小学生齐聚一堂,共同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文明新风,有激情、有创意的大学生也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思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国际旅游学院开展的“文明实践礼仪课堂”上,空乘专业学生通过专业教培、实践教育等方式,引导市民践行文明礼仪之美,争当文明行为示范。目前该课堂已开展6节次,覆盖学员231人次。
暂别校园,回到家乡,也有名校教授相伴随行。记者注意到,同安的文明实践,不仅有高校学子的身影,还有高校教授的智慧引领。同安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高位嫁接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专家资源,聘请荣誉导师,强化智力支撑。同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聘请詹石窗、林志猛、彭磊、陈慧、仝广秀、张志恒等6位知名高校教授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央厨房”项目荣誉导师,开展“文明实践+书院文化”“知名教授带你读经典”等系列活动。
长才干
锤炼真本领 增长新技能
暑期以来,不少高校学生扎根基层,以青春为笔,以专业为墨,为基层治理注入青春动能,也锤炼了本领,增长了技能。
湖里区委文明办联合湖里团区委累计征集社区岗位需求45个,对接21支实践队伍,重点组织华侨大学学生赴11个社区实践站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暑期挂职,深度参与社区事务,实现“岗位需求”与“成长诉求”双向奔赴。
大学生的到来也为社区治理注入新活力——禾山街道枋湖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施“南厝馆长”计划,邀请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江头街道园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创意启航,创业逐梦”青少年微创业活动,8名大学生引导青少年探索创新实践;江头街道后埔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组织华侨大学、集美大学、西安音乐学院等高校33名大学生志愿者,深度参与第三届“志”援后埔·儿童帮帮团暑期关爱活动,助力完善社区关爱服务体系。
集美的暑期文明实践活动则为学子们打通理论到实践的“任意门”。在“青心在集·遇践集美”青春巴士大活动中,200余人次返乡大学生走上实习实训岗位;在“扬帆计划”里,返集学子“邂逅”3304个优质实习岗位,上岗1100人次。
海沧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则与区融媒体中心创新协同机制,为具备新闻传播、数字媒体等专业背景的大学生打造高起点、专业化、成果化的实践平台。从理论实践到“我为海沧代言”,今年暑期,大学生实习团队深度参与制作了“来海沧一起躺营”“来锦里公园当条快乐锦鲤”“古厝里健身”等系列主题报道,累计产出高质量融媒体产品近百条,鲜活地传播了海沧文明新风尚、城市新形象,实现了专业实践与服务区域宣传的双赢。
作贡献
多领域奉献 惠民共“城”长
去陪伴,去关怀,去行走,去探寻,去讲述……这个暑期,鹭岛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大学生挥洒青春的印记。
在思明,大学生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化身中小学生的“导师”。思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学生党支部共建互动,14名高校学生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覆盖学员800余人次。
在翔安,大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夏令营“基础课业+特色拓展”5大板块课程设计与实施,承担20余门兴趣课程教学、课业辅导及多层次的研学活动,为青少年送上了暑期大礼。
8月15日,“千年银城少年说·文脉守护青春行”讲解员选拔暨共建仪式主题活动在同安区历史陈列馆举行。活动创新构建“专家传帮带+大学生带教+青少年传承”的文化传播模式,为返乡高校学子搭建了反哺桑梓的实践平台。
集美的大学生们也深度参与本土文化传承。浔江社区打造“‘浔’迹嘉庚路”活动,培训“童声讲解队”,推动侨乡文化赓续传承;崎沟村实践站联合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实践队,举办闽南文化主题活动,加深青少年本土文化认同;灌口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灌口伙伴下乡记”打卡研学活动,征集了一批宣传视频。
青年学子贡献力量的领域还有很多:他们的贴心陪伴给老人带来欢笑;通过爱心义卖筹集善款,为环卫工等群体送清凉;参与洁净家园活动……这个夏日,他们为城市留下了一抹遒劲有力又温暖明媚的色彩。(海西晨报记者 陈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