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颁布实施二十余年的实施情况,6月18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深入宜君县、印台区、王益区、耀州区等地的气象站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农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通过实地走访、面对面交流汇报、现场问询等方式,开展执法检查,检视法律实施成效,推动法治气象的高质量发展。
紧扣法律条款,检视法律实施效果
检视前,检查组组织开展了气象法专题培训和广泛动员。检视中,检查组紧扣政府和部门职责、气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气象探测、气象预报与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法律条款,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沟通交流、现场查看、调查问卷的方式,逐条逐款对照检查落实情况,检视法律实施效果。
宜君县五里镇作为传统农业大镇,农业生产高度依赖自然气候。面对当前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的严峻挑战,五里镇人民政府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列为保障“三农”发展的核心工程,以各项“小”举措,实现全镇“大”平安,党委统一指挥、应急办综合协调、村主任属地组织、组长现场落实的四级联动应急响应机制已经形成。五里镇党委书记马景峰在向检查组介绍五里镇气象灾害网格图时说:“我们将全镇划分基础网格55个,配备网格员55名,实行包户责任制,确保实现灾前科普预防到户到人,灾中紧急措施及时响应,灾后恢复重建立竿见影。”
气象防灾减灾是执法检查的重点。检查组先后来到宜君县气象局和五里镇杨塬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耀州区石柱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实地查看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宜君县气象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当地构建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系,通过12379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农村应急广播“大喇叭”,实现预警信息一键直达基层。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与应急管理、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和联合会商机制,严格落实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叫应”制度,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到责任人。
在杨塬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检查组听取了宜君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情况汇报。宜君县地处山区,冰雹、干旱等灾害性天气频发,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宜君县是农业县,老百姓要靠天吃饭,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县财政预算有专项经费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宜君县气象局局长赵刚如是说。
“石柱作业点是全国首个智能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示范站点”,在耀州区石柱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耀州区气象局局长赵强在向检查组展示人工影响天气装备时说,“我们这个作业点是按照标准化要求建设,配备了全自动高炮和火箭发射系统,安装了电子围栏、视频监控、红外报警等安防设施,实现了从弹药存储到发射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作业安全性和实效性大幅提升。”
气象为农服务是气象法对气象台站的首要要求。在印台区周陵现代农业园区智慧农业数据中心,园区负责人向检查组展示了智慧农业综合管理平台上的智慧农业管理、气象数据监测、高标准农田管理等8大系统。通过手机APP实现环境监测、气象数据监测、农技指导等实时服务,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在王益区黄堡镇“孟姜红”品牌展示中心,王益区气象局局长段婷婷向检查组介绍了“数据要素x气象服务”赋能特色农业“孟姜红”甜桃经济发展情况:“区气象局和区农业农村局以及黄堡镇政府紧密合作,通过共建一个团队、发展一个产业、共享一批成果、致富一方百姓的服务模式,助力王益区“孟姜红”甜桃经济发展,果农人均年收入达1.8万元,且有气象防御体系支撑,收入相当稳定。”
监督与支持并重,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执法检查并非单向问责,而是通过“查问题、提建议、促协同、给支持”推动问题解决。针对宜君县人工影响天气无机构无编制的问题,检查组建议健全各区县人工影响天气长效保障机制;对于宜君国家基本气象站迁建,要求发改、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动,优先落实用地和资金。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影响气象探测环境情况,提出项目审批时要统筹考虑气象探测点站设施及运行情况、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情况,征求气象主管机构的意见,联合进行可行性论证。在王益区“孟姜红”品牌展示中心,检查组了解了“数据要素×气象服务”模式的重要意义,建议复制推广、支持全市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发更多“气象+保险”“气象+智慧农业”产品,把法律要求的“服务经济建设”落到实处。这种既“把脉开方”又“输血赋能”的方式,体现了人大监督的深度与温度。
助推联动履职,从法律巡视到长效治理
执法检查的最终目的是推动法律实施从“纸面”走向“地面”。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一次次法律巡视,更需要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跟进气象法的执行情况,推动政府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公众建立联动机制,全面落实法律规定责任,联动履职、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气象领域的各种风险和挑战。通过建立定期评估、反馈和改进机制,确保气象服务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精准、及时的气象信息,实现气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次执法检查既是一次对气象法实施成效的全面体检,更是一次法治宣传的现场课。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态良好,必须用法治方式把守这片“天际”。铜川市正在以此次检查为契机,推动气象法治与高质量发展同向而行,为乡村振兴和防灾减灾筑牢第一道防线,用心用情用力守护这一方山水安澜、人民安宁、社会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