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暑期旅游旺季,近日,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青海、内蒙古、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八地消费者组织,发布暑期旅游消费提示,让消费者旅途行得安心、花得明白、游得尽兴。
九地消委会提醒消费者,出行前多方查阅目的地信息,警惕网络平台上过度美化的图文和视频广告。可同时参考官方旅游指南、权威媒体发布以及游客真实评价。值得注意的是,所谓“零负团费”“超低价豪华游”背后往往暗藏玄机,请谨慎选择。若选择跟团游,请仔细阅读合同上的每一项条款,尤其着重关注行程安排、交通住宿标准、餐饮标准,任何口头承诺都应写入合同,避免事后无据可依。
预订机票、车票时,选择官方平台或信誉良好的代理商。警惕第三方平台捆绑销售的各种“套餐”,看清是否包含不必要的附加服务费用。在旅游地使用网约车时,请确认车牌信息、司机身份与平台显示一致。预订酒店或民宿时,除关注价格和位置外,更要细看用户评价中的真实照片以及卫生、安全、设施状况等关键细节,对宣传页面和订单信息要及时截图留证,警惕“照骗”陷阱。
餐饮购物方面,点餐前,应主动询问价格,尤其对于时价海鲜、特殊食材等易产生高额费用的菜品,要看清计量单位,避免模糊不清。景区商店、导游带去的购物点,消费者要对导购或导游极具渲染力的说辞保持警惕。特别是在选购昂贵珠宝玉石、药材保健品、地方“特产”时,牢记“多看少动,货比三家”。不轻信“神奇功效”“绝版收藏”“内部价格”等诱导性宣传。
在境外旅游购物时,消费者要尽量亲自参与购物全过程,不轻易委托导游或他人代理购物,谨防个别导游通过代理购物的方式,推荐质次价高的商品。如需导游代购时,也要主动索要购物凭证,以便事后维权。消费后,消费者务必索要正规发票和保留消费凭证。发票是维权的核心凭据,须妥善保管。对于大额消费,如珠宝、药材等,可要求商家在发票上注明材质、等级、重量等关键信息。
此外,消费者还应对新型诈骗提高警惕,谨防景区门口“免费拍照”后索要高额打印费;拒绝非正规场所的“抽奖中大奖”诱饵;对“热心路人”推荐的所谓“地道好店”保持距离。景区游玩时,务必通过景区官方售票窗口、授权在线平台或酒店前台等可靠渠道购票,警惕黄牛兜售的“低价票”“内部票”。
另外,建议消费者在旅行全程养成保留证据的习惯,包括合同、行程单、发票、收据、支付记录、现场照片、视频、录音(如遭遇强制购物或价格争议时的沟通)、与商家、平台或旅行社的沟通记录等。发生消费纠纷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时,首先尝试与经营者进行理性、冷静沟通协商,清晰表达诉求,并保留协商过程记录。若协商无果,可及时拨打全国统一的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也可搜索微信小程序“全国消协智慧315”,或关注当地消协(委)微信公众号进行咨询投诉。旅游相关纠纷也可向文化和旅游部门投诉。
据第1眼TV-华龙网
上一篇:被炮轰的香港保险还能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