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及庆玲
通讯员 杨晓磊 包雪晶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而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内蒙古各地、各领域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强合作,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坚持以用为本,人尽其才,为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和创新动力。
“科技副总”链动产学研创新生态
走进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蒙古中农高科科技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副教授魏春光向记者展示了生物制品开发、植物补光灯等领域的产品。这些产品从立项到落地的全过程,离不开校企双方的紧密合作。校企间的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呈现“双向反哺”特征,企业通过“科技副总”搭建的创新平台,成功突破技术壁垒实现产品升级,高校则将产业前沿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如今,通过‘科技副总’及其所属院校给我们搭建的平台,在技术的前沿、最前端给我们提供了最新的信息,有利于我们的技术真正落地,同时在产品的升级换代上具有明显提升的作用。”内蒙古中农高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英说。
“这是针对企业安全生产研发的新成果,该设备用于施工现场。过去监测安全高度主要依靠现场粘贴安全警示标志,之后人为目测比对。现在的警示仪可以做到及时提醒施工人员规范作业,能实现安全高度监测错误率在1%以内,保证了现场人身、设备、电网的安全。”在内蒙古蒙泰集团北骄热电的升压站,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和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的两位教师正在测试新型安全高度警示仪。
“目前,我们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后期希望跟企业达成深度长期的合作机制,真正让这项设备在企业安全、生产、技能等方面发挥助推作用。”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专任教师刘青说。
企业车间化身科研战场,大学教授戴上“副总工牌”。今年,鄂尔多斯市首批选聘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7名高校教授,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以“科技副总”身份正式履职,以“揭榜挂帅”模式破解技术瓶颈,推动科研成果“零距离”转化。这些既掌舵高校实验室科研工作,又深度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的“双栖”专家,以智囊团身份为企业发展装上创新引擎。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李鹏认为,“科技副总”入企,搭建了一条校企合作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通道。我们要通过多种政策组合和制度创新,用好这些科教资源,助力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下一步,鄂尔多斯市科技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科技副总’岗位库和人才库,持续开展‘科技副总’选聘工作,不断拓宽人才选拔渠道,为鄂尔多斯市高质量发展汇聚源源不断的智慧力量。”鄂尔多斯市科技局三级调研员王所豪说。
科技之钥撬动企业发展新动力
走进通辽市科翔饲料有限公司200余平方米的技术研发中心,谱绿近红外光谱分析仪、LC-100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酶标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彰显出企业科技创新“硬”基础。
企业科技特派员勾长龙正与企业科研团队就菌丝化秸秆蛋白饲料开发全混合颗粒饲料时遭遇的技术瓶颈展开研讨。据了解,若该项技术成功落地实施,将有效降低豆粕使用量,大幅削减企业生产成本,为企业发展带来全新活力。
作为自治区最大的饲料制造、畜牧养殖企业之一,通辽市科翔饲料有限公司曾因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制约发展。为了帮助企业发展,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师勾长龙作为科技特派员入驻企业,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有力推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科翔生物饲料研究开发中心”被内蒙古科技厅认定为“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企业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北京农学院、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等单位组建并备案“内蒙古自治区生物发酵饲料与肉牛智慧养殖创新联合体”;2024年完成自主创新项目5项并实现转化。
区内外专家在通辽大地上,书写下科技创新的动人篇章。
内蒙古民族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杨玉霞担任通辽市博诺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科技特派员以来,采用前后端分离技术,为养殖户开发出远程智能诊疗端口,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专家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养殖户提供及时、专业的诊疗服务。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全球2%顶尖科学家曹沁波,作为通辽市企业科技特派员,用3年时间将22篇SCI论文成果转化为生产线革新动能,助力60年老牌企业大林型砂有限公司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跨越。如今,他正带领团队升级脱泥新装备,持续完善智慧化系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今年,通辽市计划选聘160余名科技特派员,服务550余家企业,培育4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内蒙古支持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人才多样化发展,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推动产学研合作,深化区域性人才发展协作,加强社会各界协同合作,为人才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激发人才潜力与活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片由鄂尔多斯市科技局、通辽市科技局提供)
上一篇:我国农村集体养老的法律制度供给
下一篇:崇山村:消失的,生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