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台山‘珍香’丝苗米,煮饭粒粒分明、爽滑可口!”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数商兴农”团队的学生在直播间举起一袋大米,身后是广东台山万亩稻田的实景投屏。这场直播,让这款台山大米的电商月销售额从不足10万元增长至100万元以上,成为该校“双百行动”服务乡村振兴的日常缩影。
2023年起,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深入江门台山、肇庆四会等地,调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真实需求,将“数商兴农”作为落实“双百行动”的核心发力点。“乡村产业数字化水平低、复合型人才匮乏、校地资源对接不畅是突出难题。”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刘电威直言,为破解这些难题,必须让职业教育扎根产业一线。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坚持围绕“服务地方、赋能产业”,构建了“强企、强链、强技、强教”四维联动机制,建立了“智库引领、平台支撑、项目驱动”的校地深度合作路径。聚焦台山大米、四会沙糖桔等地方特色产品,学校与台山市、四会市共建“县域创新基地”,与台山市台城街道办共建“数商兴农产教融合基地”,以遴选党员教师担任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等方式,努力破解县域创新短板。
“我们不是简单送技术、送人才,而是通过‘数商兴农’模式,推动职业教育资源与地方产业深度对接。”刘电威表示。学校与地方共建的“县域创新基地”已成为技术转化的关键枢纽,不仅推动“台山国粮‘珍香大米’电商品牌推广”“都斛镇海鲜街智慧监管系统”等典型项目落地,更是形成了“真实场景驱动、技术赋能产业、多方协同共建”的数商兴农模式。
在“珍香大米”项目中,师生调研了解到,台山素有“丝苗米之乡”的美称,但“珍香”大米仍以线下销售为主、全国品牌认知度低。如何为“珍香”大米破解困境、打响品牌?
师生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深度挖掘台山“侨乡文化”“丝苗米之乡”特色,讲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故事,并通过“广东第一田”实景直播、“粤语主播”带货等重构销售渠道结构。此举实现新增客户占比超70%,省外订单占比从不足10%提升到45%左右,推动品牌价值提升与消费群体破圈。
在四会沙糖桔产业振兴中,科技特派员团队深入黄田镇柑橘产业园,带着学生手把手指导农户拍摄视频、开启直播运营,围绕“柑橘之乡”历史底蕴开展品牌建设,努力帮助当地破解产销脱节、品牌力弱等痛点。相关案例《构建数商兴农产教融合基地,推动四会沙糖桔产业高质量发展》入选广东省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典型案例。
都斛海鲜街的蜕变是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典型样本。过去,这里因缺斤短两、价格不透明问题投诉频发,学校与台山市都斛镇政府联合开发“都斛海鲜街智慧监督管理系统”,电子智能秤实时采集交易数据,消费者扫码即可实现商品溯源、索票索证、商户评分等。系统吸引50多家商户入驻,“一键投诉”功能实现48小时内结案率100%。“现在每笔交易都明明白白,游客敢买,商户生意也好了。”学校科学技术部副部长阜艳介绍。
“要让帮扶成果可持续,必须留下本土人才队伍。”刘电威介绍,学校通过构建“育训研联动”数商兴农人才培训模式,派出科技特派员队伍针对当地特色农产品开展农村电商技能提升培训,与台山市敬修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师生跟岗学习+项目实战+技能竞赛”等方式,为地方留下一批“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原标题: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双百行动”数商兴农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