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日前,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举办“能源中国——全面加速绿色能源转型推动协同发展”活动。多位与会专家表示,绿色低碳产业已成为中国以及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成为全球能源转型领域的重要引领者。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现在风能、光伏发电成本与传统燃煤相比,投入产出的经济性已具有较强竞争力。
刘世锦强调,在供给侧,需要加快新型电力系统的设计和建设,选择建立以新能源为主导或为基础的新型电力系统;在需求侧,要尽快推动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过渡,并且把碳排放双控量化目标落实。
“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动能。”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表示,当前,围绕着绿色低碳的能源科技产业革命已经到来,中国正站在历史的风口。
与此同时,中国的电力基础设施正在稳步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副秘书长周原冰表示,清洁化、低碳化、电气化、网络化、数智化已成为能源转型的显著趋势和共识。在这过程中,电网作为连接供需配置资源的枢纽平台,日益成为能源发展转型的关键核心。
“在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清洁能源投资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克预计,“十四五”规划结束前,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将在2025年进一步增长。
储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引导。2024年,“发展新型储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累计发布2470余项与储能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政策。
储能企业的全球化布局加速,出口发展稳步推进。但与此同时,国内储能企业竞争加剧。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表示,过去一年中国储能产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首次超越传统的抽水蓄能,迈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然而,随着行业快速发展,竞争态势也日益严峻。
展望未来,储能产业的增长潜力依然强劲。俞振华预测,到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突破100吉瓦,2025年,储能将从目前的规模化阶段进一步迈向全面商业化发展,尽管国内外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但储能产业高速发展的趋势仍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