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国企聚集,是武汉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
央企总部,以及承担城市发展建设重要功能且体量庞大的省、市属国企,往往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实,武汉还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在一些细分领域做到了拔尖水平。
他们也许不是巨无霸体量,但同时具备国企身份和同行业里的塔尖水平。
日前,湖北省经信厅公布了2024年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这份名单中,新增了44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加上2021年复核的106家,共550家企业。
这550家企业分布在湖北各市,具体到武汉,多达101家,占比18%。
大刚观察(DGbeacon)梳理发现,101家企业中的23家,实控人为国资。
武汉每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就有1家出自国企。
在汉国企为何能出那么多单项冠军?
23家国企中,占比最多的是央企子公司。
“中字头”和“国字头”的企业就有7家,分别隶属于中车集团、中国建筑集团、中交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国医药集团、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中国黄金。
这些央企子公司的上榜产品,几乎都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如电网建设、通信网络建设、桥梁铁路、疫苗系列等。
▼中车长江集团为沙特研发制造的磷酸盐漏斗车“冲”出国门。通讯员周世平 供图
还有一些上榜公司,名字并未冠以“中字头”和“国字头”,却也隶属于央企集团。
其中3家隶属于国家电网,分别是湖北方源东力电力科学研究有限公司、武汉华源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武汉华源电力有限公司。他们跻身单项冠军的产品均与新型电力系统有关。
2家隶属于中国信科集团,各有1家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船舶集团和新兴际华集团。
武汉中原长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长江科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前,原是上海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电机制造厂。后因战争内迁到武汉,新中国成立后,它成为“国营第七五二厂”,也是长江科技的前身。
长江科技的特种锂电池组,进入了此次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录。2021年的一次采访中,长江科技曾表示,“国内每五块智能水表的配套电池就有两块来自长江科技。”
同样不常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际华三五零六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其特种纱线职业装是单项冠军产品。
际华集团是国内重要的军需、武警、工装、行配等制式服装、鞋靴的生产基地,在武汉、南京、石家庄、襄阳等多座城市设有工厂。进入名单的际华3506即其一,负责服装制造板块。
第二类进入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录的在汉国企,由科研院所控股。
武汉科研院所众多,武汉有上市公司最初就是由校办企业脱胎而来。科研院所不是只有科研,它的触角通过企业延伸到经济社会的多个方面。
此次进入名录的企业中,有4家具备上述特点。它们分别是:武汉华海通用电气有限公司、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长海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武汉中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眼查显示,这4家企业受益股份最多的主体分别是: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719所)、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717所)、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712所)和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的下属单位,另外3家都是中国船舶集团的下属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位于武昌区,在武汉大学相距不远的西边。天眼查显示,该研究所通过武汉中科岩土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间接实际控股了6家公司。
进入名录的中岩科技,起源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智能仪器室,主要涉及岩土工程检测监测设备领域。
中岩科技下面还有武汉中科岩土工程技术培训有限公司、武汉中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武汉中科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均为小微企业。
而另外3家企业,第一大股东都是中国船舶集团下属的研究所。
中国船舶集团作为大型央企,不仅在全国各地布局子公司,也拥有众多研究所,其中武汉是重点布局的城市。
官网显示,中国船舶集团在汉布局了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701所)、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717所)、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722所)、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719所)、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709所)、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712所)等。
上述研究所均有对外投资的企业。中国船舶集团共有3家实际控股的企业进入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数量与国家电网、中国信科集团持平。
值得一提的是,久之洋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具有全谱系全系列红外激光产品。其控股股东717所是我国唯一以海军光电装备技术为研究对象的专业研究所。
第三类进入名录的在汉国企,是地方政府实际控股的企业。
这类企业有4家:森织武汉、武汉京东方、微创光电和航天瑞奇电缆。他们的第一大股东为地方城投或产投集团,实控人均为地方国资委。
美国森织是一家知名汽车内饰品牌。2012年12月,博奇公司与美国森织共同出资设立森织武汉,出资比例为中方70%、美方30%。
博奇公司后更名为博奇科技,第一大股东为武投控主要控股的武汉裕大华纺织服装集团。去年12月,博奇科技在新三板基础层挂牌。今年5月,博奇科技成功调入“新三板”创新层。
博奇科技主要的营收来源,即这家中外合资的森织武汉。目前,美国森织仍持有博奇科技33.34%股份。
武汉京东方在创始时期,国资便是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京东方决定在武汉临空港开发区投资建设高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生产线项目,共260亿元注册资本,临空港开发区工业发展投资集团投入了200亿元,占股比例达76.92%。
直到如今,东西湖区国资局仍持有武汉京东方52%股份。
▼京东方厂区。
航天瑞奇电缆的控股股东航天电工集团,前身为武汉电缆厂,原本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电线电缆制造企业。
2024年8月,宜昌城发集团正式接管航天电工集团,也由此成为航天瑞奇电缆的第一大股东。
目前,宜昌城发集团持有航天瑞奇电缆51%股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持有航天瑞奇电缆11.78%股份。
微创光电的发展路径有所不同,国资是后续才进入。
微创光电成立于2001年,2020年在北交所上市,其主要产品涵盖视频监控全线产品,应用于高速公路等领域。
2022年6月,湖北交投集团以4.27元/股的低价包揽微创光电定增,斥资1.59亿元拿下23.08%的股权。两年后,湖北交投取得控制权。
据支点财经报道,微创光电董秘王昀接受采访时说,“交投集团对我们的投资不是纯粹的资本投资,而是产业链互补的产业投资。他们是我们的客户,且有着天然的市场资源。省内70%已经通车的高速公路,都是他们投资建设,对上市公司做大做强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
湖北国资入主后,微创光电参与了湖北省多个高速“智慧路网”建设项目。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达到2.11亿元,同比增长超58.6%。
一份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录,不仅可以看到央企子公司、在汉科研院所的身影,还有地方国资的身影。
在武汉制造业,央国企发挥了卓越贡献,其影响力之深远同样不可小觑。
文/九派新闻记者柴归
【来源:九派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