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先生是一位雅士,是经历过富贵家庭然后转入困顿的潦倒文人,和鲁迅先生一样,是对这个世界有切身感受的人。正因为有了富贵与贫穷的强烈落差,曹公与鲁迅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通透的。在曹公的认知里,人生不过是一场梦。从红楼富贵到一场梦醒,需要一种超越与自知。他对人生的考量,是悟透人性后的一次穿越。
有时我想,作为一介文人的曹雪芹,假如活在当下,同样会让他经受生活的磨砺,也许他的心境会发生更多变化,写出的文章不只是《红楼梦》的格调吧!是的,让我们演绎一下,曹雪芹活在当下的多种可能性吧!
假如曹雪芹是一位潦倒的企业家,晚年改做一个作家,他如何思考这个世界?他会回忆在自己经营企业几十年的道路上,身边的商人、亲人的诸多巧取豪夺,会思考商场竞争的一次次惨烈故事。或许他因为一次决策失误而陷入混沌,或者他因朋友的欺骗导致破产,或者他因轻信下属而盲目投资。他会思考高光时刻的每一次跳跃,也会思考潦倒晚年的无限悲凉。我曾采访过一位失魂落魄的企业家,他失去了工作、家庭和爱情,后来在街头成了一个靠讲故事维持生存的人。这位在大城市闯荡了大半生的企业家,晚年不能在大城市生存。只有把自己的经历融合进古人的故事中。那些故事未必能感动他人,但会让听众唏嘘解囊。在企业家对酒色财气的解读中,你能看到当代曹雪芹的影子。
假如曹雪芹是一位经历过官场沉浮者,那他的双眼中,凝聚了天使和魔鬼的双重颜色。他会琢磨官场怎样塑造了自己的灵魂,又会感叹在奋争中多少次失去了自我。在追名逐利的道路上,多少次出卖灵魂,又是多少次高扬起道德的话语而背地里做苟且之事。晚年的他,从牢狱中出来,用文字完成对灵魂的救赎。这个官员作家,夸耀的不是一生的辉煌而是人间容易被忽略的温暖;追求的不再是山珍海味而是粗茶淡饭;渴望的不再是坟头的高大而是人们在他死后坟头的回眸。这位有着丰富官场经验而又陷入囹圄的作家,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平凡的伟大,思考着时间的繁复与简单,更思考人间的因果与轮回。在他离开人世的一瞬间,他该留下怎样的一篇文字?是对人世间的极力控诉,还是对自己走过旅程的认真忏悔?
假如曹雪芹是一位学院派教授,他经历了学校的各种制度性考验,也是走到权力巅峰和具有学术格调的大学者,前者让他的话语权走向了极致,后者让他保持了一定的学术理性。也许他内心的追求与他的官场追求相背离,也许他的学术道路忽然走上了歧路。当有一天,他从权力的巅峰跌回到现实的大地,从学术的极致回到了刚入门时的忐忑,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言行。我采访过一位潜心做服饰研究的学者,他认为自己拥有学术霸权时的研究无比肤浅。他开始潜心地勾勒属于自己的晚年生活,写真实的文字。当一个人怀着真实的心理,观察这个不真实的社会,他的文字就有了曹雪芹的穿透力。这位曾经激动不已的学者,重新找回学者的心境。在他的文字里,你能找到属于这个时代的真诚。
假如曹雪芹是一位大数据研究者或是机器人开拓者,在经过几次科技风口的投资后,他感觉到现代科技的力量。当资本裹挟着科技,让他一度疯狂起来,这位时代的弄潮儿,像风头上飞起来的猪一样疯狂。从一万到几十万,再到几百万,几千万,一个亿,几十亿,这位科技达人在不断地膨胀自己。当有一天,他的研究目标功亏一篑,看着别人的机器人和无人机大行其道,疯狂圈钱,他只好用别人发明的DeepSeek来推测自己未来的命运。这位科技达人,是反思自己的妄想,还是重整行装再出发?也许,他选择了从事科幻作品的创作,企图从人类的疯狂里找到自己的未来。也希望能从更大的梦幻中渴望找到一线生机。具有科技背景的曹雪芹,又该在怎样的心境中度过自己的晚年?
假如曹雪芹是一位没有离开土地的农民,当大地开始变得贫瘠,种植物需要打药、施肥才能维持正常生长。遇到现代农业发展困境的农民,开始放下过去的田园生活,追求新农业的产业化,也许,在他的视野里,田野不再是昔日的田野,农民的良心不再是农民的良心,他开始规模化种植,现代化施肥,群体性打药。当有一天,他的农产品得到消费者的抵制,他彻底破产了。他回到那些打药的茶园,翠绿的竹林或许让他陷入沉思。他开始在乡村一角,思索当下乡村的未来出路,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位农民作家曹雪芹,写出的不只是农业、农村、农民嬗变的场景,更是人性回归的丰富画面。
假如曹雪芹是一位记者,他扛着新闻理想走入报道大军,一次次的热血沸腾,让他走向文字的高原,一次次的人间感动,让他树立起高大的形象,他会为自己的追求而暗自欢呼。当有一天,他发现了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那么多微不足道的角落里藏着那么多伟大的灵魂,他开始忏悔自己的追求是否有悖于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他开始把对事物的报道扩大到背后的场景,开始对一个人物的思索找寻到更深刻的自白。他的文字不再只是一路高歌,而是深入人物的内心。这位记者曹雪芹,就会为时代留下俊美的文字,就会为后人留下时空穿越的力量。
假如曹雪芹是一位当代作家,他开始是一位谨小慎微的作家,期待在县级小报上发表豆腐块,随着梦想的扩大,他开始发表散文、诗歌和小说,他的名气越来越大,获得了一系列奖项,获得了他以前想也不敢想的荣誉。当有一天他终于获得了国家级的文学大奖,他才感觉到自己的文字十分苍白。痛定思痛,他开始关注低微生命的声音,娶了一个没有文凭的爱人,过起了平平静静的生活。最后,他选择了抛弃文字,思索一个人是否还能记住曾祖父名字的问题。这位当代作家,把曹雪芹的写作技巧埋藏在心底,他的意念里,生活不需要写作!
当曹雪芹化为现代人,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时尚的,是官场的还是民间的,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是崇文的还是练武的,是城里的还是乡下的。新时代的曹雪芹所经历的过往,超过传统的曹雪芹,农耕时代结束后的曹雪芹,倘若遇到当下的现代文明,是该为数字化讴歌,还是为人伦道德的变异而悲怆?当代曹雪芹,会写怎样一本《红楼梦》?在他的这本新作里,又该有多少前所未有的内容呈现?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戴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