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糖可乐
近日,有多位网友发帖爆料称,年仅9岁的围棋少年朱某某疑似因长期遭父亲家暴,于5月19日晚跳楼轻生。朱某某老家同村知情人向记者透露,朱某某父亲曾对两任妻子实施过家庭暴力,对孩子管教严格,同村人劝阻其暴力行为反被打骂,在村内风评较差。
5月22日,记者致电杭州智力运动学校,校方工作人员证实朱某某已经不幸离世。
孩子是否因为被父亲家暴才跳楼自杀,还需要警方的调查。但是从村民、同学家长和学校老师的爆料来看,朱某某一直活在被父亲家暴的阴影里——
只要在比赛中输了棋,不管周围有多少人,当场就被拳打脚踢,不止一位家长爆料看到孩子被一脚踹翻在地,半天爬不起来;
网上出现的照片里,孩子的胳膊上长期布满伤痕;
才四五岁大的孩子,做题时把铅笔啃得满桌碎屑,明显压力很大;长期见不到妈妈,一旦提出想见妈妈,就被爸爸暴力威胁……
9岁,本应该是一个男孩最淘气最贪玩最无忧无虑的年纪,可是网上流传的照片里,朱某某总是一脸心事重重,有一张能看到笑容——那时他还只是个站在学步车里的小婴儿。面对这么一张天真无暇的笑脸,爸爸写下的文案是“以后不乖,我就揍你”。
很难想象,这个围棋少年,在过去几年里到底过着什么样的日子,承受了何种痛苦,才选择轻生。
孩子的离世让人痛心,但人们更想追问的是,如果他一直活在父亲的窒息掌控和暴力阴影下,有什么方法能脱离?如果父亲一直过度鸡娃,谁能将他从长年累月的高压中解救出来?
从爆料帖来看,并不是没人看到过孩子的痛苦。相反,村民、同学家长不止一次看到孩子被家暴;朱某某父亲培养孩子下棋之严格,也是出了名的,类似于“逼他写小结,他动嘴我动手”的朋友圈自爆帖多的是;学校老师也知道朱某某的家庭情况,评价朱某某父亲对待孩子粗暴。
朱某某,9岁就能成为围棋业余6段选手,拿了很多围棋比赛的大奖,这样的成绩已经足够让周围的家长艳羡,绝对不是身边那种默默无闻的孩子。然而在他跳楼之前,有人意识到来自父亲的暴力会让他走上绝路吗?
恐怕没有。
平心而论,要把9岁的孩子培养成打到业余6段的水平,这个父亲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并不低。在悲剧发生之前,朱某某在周围人眼里,可能就只是一个对孩子格外严格的父亲,离异之后自己辛苦拉扯孩子长大。可能周围所有人都低估了父亲过度鸡娃带给孩子的巨大心理压力,没有意识到长期家暴如何摧毁了一个孩子的身心和意志。
虽然没有朱某某那么过分,现实中父母为了管教孩子、辅导孩子作业而着急上火,偶尔打两下是常事,可能正是这种社会气氛,让人们对父母过度鸡娃、甚至以暴力作为管教手段,缺少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除了9岁的朱某某,短短几天之内,还发生了两起孩子被父母殴打致死事件,一起是9岁的温州女童在家中被母亲管教时殴打致死;还有一起发生在青岛,在警方通报中同样出现了父亲“在家中管教打骂”的字眼。
如果是后妈继父虐待孩子,只要被周围人发现,可能还会有好心人报警,请求社会救助孩子,但是有几个人会为了隔壁父母管教孩子,哪怕是对孩子动手而报警呢?
即便旁人心有不忍,也不知道该怎么干预,打人的父母一句“别多管闲事”,就足以把其他人的正义感挡在门外。
但这显然不是闲事。对于施暴的家长,社会是需要干预的。旁人劝阻无效,可以求助相关部门,相关部门也不缺乏干预办法,问题是,他们要怎么定性父母的不当行为,能不能及时识别孩子生活环境里的危险因素,给其应有的庇护。
连续三起悲剧对社会是个警醒,望子成龙从来都不是家暴的理由。
绝望的孩子背后,过度鸡娃的颠狂父母应该被社会看到,应该有健全的干预机制及时制止他们的行为。
在周围人的描述中,朱某某的父亲,两次离异,家暴妻子,自己连正经工作都没有,性格看似有很大缺陷,当初在离婚的时候,如果有制度评估他是否适合抚养孩子,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
要避免类似的悲剧,可能需要整个社会进一步凝聚共识:打孩子不是家事。社区、居委会等基层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及时关注孩子的家庭关系和身心状况,必要时开展救助和心理辅导,帮助父母意识并调整不当的管教方式,才能把走向绝路的孩子拉回来。
上一篇:济南AI为何选定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