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5月18日消息,近期北京地铁悄悄改进行人导视系统,为扶梯新增一左一右黄色脚印标识。
这些“小脚印”有什么特别含义呢?
记者从相关地铁运营企业了解到,该标识旨在提醒乘客不必“左行右立”,而是可以选择并排站立,并提醒乘客站稳扶好。
不过,目前这一标识并非所有地铁扶梯都有,记者在大望路等地铁站就没有看到类似标识,但地铁站都会在扶梯口明确显示“站稳扶好”的字样,并在墙上显眼位置张贴乘坐扶梯的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用图片和文字标明了乘坐扶梯的禁止和注意事项,比如禁止使用手推车、禁止逆行、禁止倚靠等。
随后,#多地地铁电梯不再提倡左行右立# 等相关话题冲上了社交平台热搜。
为何乘扶梯不提倡“左行右立”?
记者注意到,其实,国内多地早已取消扶梯“左行右立”的倡导。
对于乘坐扶梯”左行右立”这个习以为常的高素质习惯,
北京地铁自2018年起就已取消倡议提示,并大力宣传引导乘客在乘梯时站稳扶好、注意脚下安全。
不只是北京,近年来,上海、广州、南京、香港等多地都取消了“左行右立”的倡议。
在2012年,上海地铁已经取消”左行右立”的规定,
到了2019年,该做法被彻底叫停,并明确规定,禁止行走或者奔跑,也就是说没有必要空出左边的通道,因为扶梯上禁止走动。
2018年,广州地铁集团发文,声称不再倡导行人在自动扶梯“左行右立”,该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维修人员在自动扶梯的日常保养盘点中发现,约95%的自动扶梯右侧梯级链明显比左侧磨损严重。
这样的磨损,会导致自动扶梯出现轻微倾斜,以及两侧挡板及梳齿板磨损加剧,并最终影响自动扶梯使用寿命。
此外,根据南京地铁运营公司统计的运营数据也得到证实,长期“左行右立”对电梯的损害很大。
2024年,有网友建议成都地铁用喇叭提醒引导乘客,乘坐电扶梯时“左行右立”。
对此,成都地铁回应表示,电扶梯每级阶梯的高度,远高于普通步行楼梯,在电扶梯上行走,存在“摔倒、跌倒”的风险,还可能引发大面积的踩踏,建议大家乘坐电扶梯时保持静立。
不仅在国内,在韩国首尔,当地也曾大力倡导过乘扶梯“左行右立”,
但随后的调查显示,约3/4的电梯事故是因人们在扶梯上走动导致,“左行右立”这一规定后来被取消。
有实验也指出,并排站立比“左行右立”的通行效率更高。
可是,为何乘坐扶梯时不适合走动?
扶梯的梯级高度与楼梯的台阶高度不同,按照目前实施的国家标准(GB16899-2011),电动扶梯的梯级高度一般为21cm,最高不得大于24cm,高于公共场所楼梯要求的设计高度(13cm-18cm);
此外,按照规定,电动扶梯的梯级进深不能小于38cm,远远高于国家对普通楼梯踏步宽度最低要求(22cm)。
另外,商场里面电梯的速度,一般来讲是每秒0.5米,而地铁里的电梯速度则更快一点,大约为每秒0.65-0.7米,属于“高速电梯”。
从自动扶梯的设计原理看,自动扶梯的坡度,比日常的建筑机制结构的楼梯高度要高一点,并不适合行走。
如果人们在自动扶梯上行走,很容易踏空或被绊倒, 一旦摔倒或发生紧急情况,很容易“带倒一大片”。
专家:坐自动扶梯时只需站稳扶好
电梯专家表示,“左行右立”这种方式会产生平衡偏差,导致“左行”一边电梯负载较轻,右边载荷较重,这样会产生倾斜。
所以,在乘坐自动扶梯时只需站稳扶好即可,着急赶时间的乘客,如需安全快捷通过,最好的方式还是走楼梯,更高效、更可持续。
此外,电动扶梯上存在容易“咬人”的危险区域,乘坐扶梯一定要注意,不要做这些危险举动:
△不要倚靠扶梯侧面围裙板;
△不要让手、脚、衣服下摆等靠近电梯夹缝,避免发生夹卷事故;
△不要在梯级上快步走动、奔跑,更不要逆行;
△不要将身体探出扶手装置以外,以防碰撞或坠落;
△不要将拐杖等尖利硬物插入电梯缝隙或凹槽处;
△不要在扶手带或内外盖板处攀爬;
△离开扶梯时,不要停在扶梯出口交谈或四处张望,以防跟后方人员发生碰撞。
如何是赶时间的乘客,那会有什么样的措施来节省时间呢?
目前,一些城市绝大多数地铁的自动扶梯旁都单独设立了楼梯,如果乘客确实有急需,可以选择步行楼梯快速通行。
但当下,这项措施的落地效果如何呢?
据了解,部分市民表示,还是习惯站在右边。
北京、上海等地大多数民众在乘坐自动扶梯时,依然保留着“左行右立”的习惯。
有网友就调侃,“不是不想改,有时候是没办法”:
对此,更多人表示,应该加强宣传。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编辑 崔可腾 综合央广网、北京日报、上观新闻、@北京发布、光明网、广州日报、新浪微博、网友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