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北京市昌平区某酒店员工张女士在宿舍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谎称张女士开通了某会员服务,将从下月起自动续费,询问她是否需要取消。
随后,诈骗分子远程操控张女士手机,诱导其多次输入银行账户密码,导致其10余万元被转走。
在此过程中,警方及时发现异常并对张女士进行上门劝阻。经沟通提醒,张女士很快意识到自己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从而避免财产损失120万余元。
张女士遭遇电诈时被成功劝阻,得益于北京警方构建并不断完善的四级反诈体系。
5月22日,由公安部主办的“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北京市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以下简称“北京市反诈中心”)。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中获悉,2021年以来,北京警方在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反诈体系基础上,创新在高校、社区、企业等建立第四级反诈中心,目前已在30余所高校、15家知名企业、50余个街道乡镇等地,先后建成社会力量参加的第四级反诈中心102个,以“身边人劝身边人”的方式,快速高效沟通,切实提升劝阻成功率。
“有的事主已被深度洗脑,想劝醒他可能就得身边人过去。”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十支队政委张楠介绍,“比如在高校里,碰上‘刷单返利’骗局的学生,如果是他的老师、同学或者志愿者去劝他,就更容易成功。”
“这个也是首创,就是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第四级反诈中心,它不设在公安局内部,而是设在社会上。”张楠说。
强化政府责任,压实企业责任
在张女士遭遇的电诈案件发生后,北京市公安局迅速启动市局—分局—派出所联动机制,第一时间在企业微信群中通报案情要点,并针对重点群体发布防范提示。
随后,相关防范提示信息迅速传达至涉事单位属地街道、社区,围绕“取消会员”类诈骗手段开展广泛宣讲,提升群众识骗防骗能力。
同时,属地公安分局反诈中心联合辖区派出所,围绕涉事单位全体员工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强化安全意识,并结合当前高发的电信诈骗类型,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反诈宣传。
目前,张女士所工作的单位已累计近100天未再发生从业人员遭遇电诈的情况。
张楠介绍,为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态势,北京市公安局坚持齐抓共管,不断创新机制模式,整合资源力量,加强科技应用,统筹推进打击、防范、治理、宣传等各项工作,综合治理更加深入。
这一机制模式具体来说重点强化两方面责任:一方面是强化政府责任。在北京市委政法委大力支持之下,推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压实属地政府的反诈主体责任。在此基础上,反诈中心还建立了双通报、双挂牌制度,对电诈高发案的派出所和街道乡镇进行同步通报挂牌。
另一方面压实行业责任。电诈犯罪主要涉及三方面:通信、网络、资金侧。对存在突出问题的通信、金融、互联网重点领域行业企业,及时通报相关主管部门。
在加强顶层设计方面,在原有反诈联席会议基础上,优化完善市区两级工作机制,明确反电信网络诈骗目标任务,统筹协调全市及各区打击治理工作。
落实定期通报制度。市、区反诈机制依托月度通报机制,对高发案地区和开办涉案银行卡、电话卡的银行网点、运营商营业厅、企业进行通报,分析存在问题。
用好整改整治措施。对问题突出的单位下发公安提示函,联合行业主管部门约谈。通过专项整治,被约谈单位涉及的案件下降幅度超过两成。
“特别是对问题突出、问题严重的单位下发公安提示函,联合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约谈,目前从效果上来看还是比较明显的。”张楠说,“反诈工作是一场攻坚战,难度很大,但它更是整体战、持久战,需要各部门联动配合,坚持打防结合、防范为先。”
把防范网络搭到基层一线
2025年3月下旬,北京市民刘女士通过某租房平台发布房源信息后,接到一名自称“有意租房”的陌生男子添加好友请求。
该男子以租房为切入点,逐步与刘女士建立联系,谎称自己是某金融交易所的IT主管,具备丰富投资经验,并对刘女士嘘寒问暖,非常贴心。
仅10多天时间,两人便发展成“网恋”关系。随后,对方以工作不便操作为由,让刘女士代替其登录一个外汇投资网站进行操作。
之后一段时间,刘女士按照对方指示操作频繁获得收益,便在对方的诱导下在这个网站开户。
一开始,刘女士只是小额投资,尝试提现都能够到账。之后,对方不断怂恿刘女士加大投入,并以现金投资收益更高为由,诱导刘女士于4月8日在多个银行网点支取现金40万元,并指示刘女士于次日将款项交予指定人员。
4月8日,北京市反诈中心通过警银联动机制发现刘女士存在被骗风险,于是部署分局反诈中心对她进行电话劝阻。
刘女士因被对方深度“洗脑”,对于警方劝阻表现出不配合、不耐烦,还在通话中要求警方不要打扰她的正常生活。
4月9日,北京市反诈中心又对刘女士“涉诈高危”行为进行预警,分局反诈中心立即开展见面劝阻,并会同街道反诈中心劝阻员上门进行劝阻。
最终,在民警与街道劝阻员3轮次近20个小时劝说下,刘女士终于醒悟,主动停止了资金交付,成功避免其损失40万元。
随后,北京警方根据本案中掌握的相关线索“顺藤摸瓜”,深入侦查并锁定两名涉嫌协助诈骗分子取现的嫌疑人。
目前,这两名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针对这起以“恋爱交友”为名实施电诈的案件,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十支队副支队长李宇分析,这就是典型的“杀猪盘”和网络投资,它都属于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诈骗,包括对受害人实施引流、洗脑、施诈三个环节。
“而所谓的‘杀猪盘’,施诈者会迅速跟你套近乎和培养感情,对你嘘寒问暖,甚至比家人还要关心你。这一类的诈骗,以女性被害人为主,年龄大多在35岁至65岁之间。”李宇说。
李宇表示,目前,除了一级反诈中心北京市反诈中心和16个区级二级反诈中心,北京全市300多个派出所全部建立了第三级反诈中心,形成了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预警劝阻体系。
谈及第四级反诈中心建立的初衷,李宇坦陈,“电诈案件上门劝阻时,有的受害人对民警会有身份抵触,但如果说是他身边的街坊邻居过来进行劝阻,就会非常有效。这也是现在为什么要建第四级反诈中心的原因所在。”
“我们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也有很多志愿者,今年将会更大力度推动这项工作,支撑反诈工作防护网。”李宇说。
精准劝阻
李小燕提醒市民群众:购买演唱会门票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一旦脱离官方渠道,且对方声称一是“征信有问题需要恢复”,二是“未按要求备注导致购票失败要退费”,三是“支付订单失效或超时、资金被冻结”等话术时,都是诈骗。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接到过96110的防诈来电或短信,为了守护百姓的“钱袋子”,反诈民警是如何锁定潜在被害人并进行劝阻的?
“我们会依托线索分级分类和四级劝阻机制,综合采取上门见面、短信提醒、智能预警等方式,优化劝阻流程,精准开展预警劝阻,提升劝阻实效。”李宇介绍,预警线索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紧急”4个等级,警方会先确定线索风险等级再采取不同方式对潜在受害者进行劝阻。
“低危”等级,直接使用96110发送短信开展劝阻;“中危”等级,使用96110发送短信配合AI机器人进行劝阻;“高危”等级,必须人工开展劝阻,同时视情采取联系家属、保护性停复机等措施;“紧急”等级,立即开始人工劝阻的同时,对事主被骗程度进行甄别,如不能确定事主反应被骗,要及时开展上门劝阻。
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十支队六中队中队长张伟建介绍,北京警方不断优化涉诈资金即时查询、紧急止付、资金返还等制度,创新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作效能,实现最大化追赃挽损。
在深化行业源头治理方面,北京警方联合电信、金融、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深入推进涉诈“资金链”治理,督促各金融机构严格落实“实名实人实操”制度,推动“断卡”专项行动,落实实名制、联合惩戒等制度,全面加强网络生态治理,督促互联网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此外,北京市公安局联合市委网信办召开全市反诈宣防工作部署会,重点针对虚假投资理财诈骗案件,启动为期10周主题宣防;与市税务局、市人社局协调对接,组织各区对财务群体和老年人群体开展精准宣防,切实增强防范意识。
目前,北京5100多名社区民警,已全部纳入到企业微信群中。李宇表示,北京市反诈中心只要一发布最新的反诈提示,社区民警就会在辖区进行转发,并直接打通到居民小区。“这样就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宣传和防范。”
据统计,今年以来,北京市公安局深入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实现破案数、刑拘人数同比双上升,发案数、损失金额同比双下降。今年以来,全局已刑拘电诈及关联犯罪嫌疑人3200余人,累计返还群众被骗资金3.6亿余元。
上一篇:顺应天时,调护身心
下一篇:这个“傻”女子名叫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