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王智慧在民权县民族学校针对四年级新生开展团体心理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3月,王智慧在湖南长沙留影。
每个周日,小然都会早早来到家门口,等她的“智慧妈妈”。
这位“妈妈”是河南省民权县鲲鹏学校的一名教师,名叫王智慧。2015年以来,她坚持周末下乡送课,提供心理援助超过1.5万人次。
小然是王智慧帮扶的孩子之一,生活在单亲家庭,父亲在外务工,她跟祖母长大。
因为陪父亲到北京治病,王智慧半个月没去看小然。等不到她,孩子总对祖母念叨,要给“智慧妈妈”打电话。
4月13日一早,刚回到民权不久的王智慧清晨6点就骑上电动车,直奔30公里外的北关镇任庄村,车筐里塞着一袋子水果和一套马克笔,那是给小然的礼物。不久前,王智慧曾听小然的班主任说,孩子最近总和同学打架,她实在放心不下。
她记得,刚到小然家门口,屋里冲出一道瘦小的身影,孩子扎进她怀里哭。她赶紧说:“小然,对不起。老师以后如果再出远门,一定提前告诉你。”她随后得知,孩子因为被同学说“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气不过才动了手。在她耐心的宽慰下,小然最终表明:“我知道拳头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2025年清明节前夕,王智慧参加河南省民权县妇联举办的红色故事分享会活动。
25年前,从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王智慧站在河南省民权县一所乡镇小学的讲台上,面对着一群身上脏兮兮的孩子,心里发慌。刚刚20岁的她不懂,教师是怎样一份职业。
王智慧参加工作第二年的某一天,班上一名叫刘小军的学生手里捧着几颗糖来到她面前说:“老师,这是不是你爸爸给你带的那种糖?”糖被孩子的体温焐化了,糖纸发黏。
王智慧愣怔片刻,想起自己某次闲聊时提过儿时收到父亲的礼物糖,到现在心里仍然是甜滋滋的。她没想到,刘小军记下了这件事,还把父亲去城里打工买回的糖给她带来了。
她班里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回来一次,日子就像过年一样。父母带回来的新鲜玩意,是孩子们的宝贝。王智慧的命运也开始与这片土地上的孩子勾连起来,她内心不再迷茫。
2015年秋天,有一次,王智慧下乡参加青春期健康教育相关的公益活动,正准备离开时,一名女生急匆匆跑来,把一个搓圆的纸团塞进她手里,又急匆匆地跑开。
身为一名教师,职业敏感让她察觉到女生心中的忐忑。纸团上写的是她第一次发现自己小肚子痛,下身有血迹,很害怕,又怕被同学发现。母亲不在身边,她不敢告诉在外打工的父亲,也不敢告诉祖母。王智慧一个班一个班地找到了这个女生,发现她腰间系着一件遮挡用的外套,目光充满胆怯,王智慧给她讲解了青春期的生理知识,还教她卫生巾的用法。
两天后,王智慧带着一大箱卫生用品和一包衣物,专程去女生家,引导孩子正确面对青春期身体的多种变化,教她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后来,她也常常去回访。有一天,女生对她说:“老师,我能小声喊你一声‘妈妈’吗?”王智慧哭了,她把孩子搂在怀里说:“如果你愿意,我就是你的妈妈!”
从那一年开始,她投身公益活动,孕期、产假也去上公益课,一直到领着自己的孩子下乡送课。在她看来,这是件很美的事。
王智慧的工资,从每月275元,涨到如今每月4000多元,她一直都拿出一部分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截至目前,她已经资助了9名学生的学业,累计金额6万余元。
笑笑是王智慧长期资助的一名贫困女生。父亲长期不在家、母亲早逝,笑笑一边上学,一边照顾祖母和弟弟。2022年中考前夕,王智慧将笑笑接到自家备考,临近女儿生日,又想给笑笑讨个步步“高”的谐音彩头,她特意买了一个蛋糕。
王智慧记得,大女儿把奶油抹到小女儿鼻尖上,笑笑则轻轻地在一旁说:“别……糟蹋了。”她还想考完试把蛋糕带给祖母吃。王智慧的丈夫赶忙回应:“孩子们你们可劲儿吃,明天考完试,再给奶奶带个新的!”
后来,笑笑顺利考入高中,这份跨越血缘的温情仍在延续。
还有一次,王智慧接到一名学生母亲的电话,说孩子在文理分科方面和父亲发生了冲突,情绪失控,试图吞下安眠药。
王智慧连忙赶过去,一遍遍劝着这名学生,了解她内心真实的愿望。良久的促膝长谈后,学生情绪平复下来,后来如愿考上大学,走向梦想中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王智慧给孩子们开了“心语信箱”。有一次,她收到一张纸条:“老师,我能和你说说心里话吗?”按照上面的信息,王智慧找到了这名求助的同学。
那是一名初三女生,边哭边说自己没用,怎么努力也不能提高成绩让爸妈开心。等她平静下来,王智慧了解到,她在家排行第二,成绩中等,姐姐在读大学,弟弟备受父母疼爱。她总觉得自己是多余的。
女生说,临近中考,很迷茫,很担心,父母说考不上就不让学了。
王智慧听完,启发这个女生写出自己的理想和优点。女生说自己擅长长跑,多次在县里的运动会上获奖。看到她充满自豪,王智慧又一边鼓励,一边引导她与父母换位思考,为她分析父母的期待,鼓励她发挥体育特长,兼顾学业。在征得女生同意后,她又与其家长做了沟通。
从那以后,王智慧隔三岔五利用课余时间约女生聊天,帮她做成长规划,给她加油鼓劲。女生也像换了个人似的,变得热情阳光,还成了老师的助手,带领同学练习体测项目。
次年7月,王智慧得知,这个女生被民权高中体育特长生班录取。
“看到帮助过的孩子积极成长,就像是给我自己加油、鼓劲,成就感价值感倍增。”王智慧说。
她经常跟办公室里的同事要旧书、旧衣裳,“恁家小孩看过的书别丢,给我”“恁小孩穿过的衣裳也别丢,给我”。不了解情况的同事曾半开玩笑地问她:“你家难道买不起衣服给孩子了吗?”
其实,王智慧是要把募捐来的书籍和衣服送给困难家庭的孩子。知道实情之后,往常周末会一起逛街游玩的王智慧的同事纷纷加入,她成立了“爱心妈妈”团队。队伍从一个人发展到几个人、几十个人。
“我不再是一个人了。”王智慧说。
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团队成员都开始自学心理健康知识。自2015年来,她带领团队开展公益讲座300余场。
2023年,王智慧登上“中国好人榜”。同年,她与另一位“中国好人”唐志发联合发起民权县帮扶好人协会,并任副会长。协会活动涵盖助农帮扶、移风易俗宣讲、关爱弱势群体、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
“团队力量让我很有安全感。”王智慧介绍,协会内部谁家有困难,大家也会互帮互助。
2024年暑假,王智慧与“爱心妈妈”走访了63名困境儿童,与团队成员共同对接爱心企业,发起助学项目。她收集困境学生信息,通过家访一一确认,最终遴选出11名帮扶对象,由项目资助到大学。
王智慧记得,小时候过年,一位邻居奶奶总来家里吃饭。父亲会将柴火码得整整齐齐,把年夜饭端到桌子上,眼前的邻居奶奶和自己的家人一起聊着天。冬夜的小屋亮着暖暖的微光,年幼的王智慧记住了这一幕。
她后来明白,邻居奶奶的丈夫曾是一名军人,因意外离世,留下她一个人,父母经常让王智慧给她送馒头。虽然家里不富裕,但父母总是尽力帮助他人。
2023年年初,王智慧的父亲确诊肾癌,她安顿好班上的学生,陪父亲踏上了去上海寻医治病的路。
担心父亲,又放不下学生,王智慧常彻夜难眠。父亲看在眼里,劝慰她:“你看这医院条件多好,还有护工,就连餐都是送到床前,我没事,你尽快回去上班吧,班里还有恁多学生嘞。”
在接下来的6周时间里,王智慧总乘坐夜车往返于上海和民权之间,病房里备课,火车上休息,工作没耽搁,父亲的手术也很成功。
返程路上,父亲对她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夸女儿平衡了公与私。
其实王智慧知道,父亲是想减少她心里对家人的愧疚。近日,王智慧的父亲因心脏病再度住院治疗,仍然坚持让女儿不要落下“家里那群娃娃们”。
起初,王智慧的丈夫并不支持她,觉得妻子“太辛苦了”,不是在学校上课,就是在做公益,不断地为他人奔走,让家人心疼。后来,他看到妻子坚持并乐在其中的样子,态度渐渐转变。
2016年,王智慧的小女儿出生。上午还在乡下送课的她,下午就进产房生孩子。产假期间她还闲不住,多次下乡送课,帮扶学生。
去村里的路上,丈夫开着车,她抱着襁褓中的孩子。教室里,她在讲台上讲课,丈夫在讲台下哄孩子。
“这个公益宝宝,今年已经9岁了。”王智慧笑着说。
王智慧身上的衣服,多数是别人穿剩下的,大女儿和她身高体型相近,她也会穿女儿的。“并不是委屈自己,而是比起穿漂亮的新衣服,做公益更让我有满足感。”过去,王智慧还被人说“傻”,整日为别人忙活,一分钱也不多挣。
她“傻”了多年,从一个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长成孩子们的“智慧妈妈”。当被问到有什么心愿时,她说:“希望有更多人相信美好,也希望社会越来越好。”
“一开始我有这个愿景的时候,觉得有点搞笑,好像离自己很遥远。没想到,我真的能影响别人。”王智慧说,“大家对我的评价,从最开始的‘傻’,到后来的‘值’,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不久前的一天,夕阳下,王智慧又抱着一摞旧衣服走向村口。远处,一群孩子追着电动车奔跑,扬起的尘土镀了层金,让她想起20年前那个攥着糖的男孩。
(文中未成年人均系化名)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