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日报
教学与产业互动 就业率超九成
5月13日,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师生正在装配无人驾驶汽车。 本报记者 陈宝云摄本报记者 陈宝云
5月13日,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2025届毕业生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163家企业带来4000余个岗位,但记者发现,投递简历的学生中,多数竟是2026届毕业生。
“下半年订单激增,急需200名技术员,可目前仅有6名毕业生有意向。”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校招专员韩立亚说,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学生太抢手,许多2025届学生已提前就业,他们只能增加实习岗位,早下手锁定2026届人才。
话音未落,韩立亚的手机弹出一条消息——汽车工程系学生牛佳康结束3个月实习,正式转正。“未毕业即签约,这样的案例已不鲜见。”他补充道。
企业“提前抢人”的背后,是学校紧扣产业发展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的结果。
走进汽车工程系实训基地,记者看到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师王静远正带领学生装配一台无人驾驶汽车。
“近年来,汽车产业出现巨大变化,无人驾驶、车载信息系统等技术不断涌现,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网络化、深度数字化转型,课程必须同步革新。”王静远说,考虑到汽车生产制造环节大量机器人上岗,焊接等传统课程被取消,增加了电机、电控、电池、智能座舱等授课内容。
由于该专业底层核心课程仍是基于传统汽车设置的,小改小补难追产业巨变。今年学院“壮士断腕”,高招停招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计划通过1至2年调研准备,将其升级为“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专业设置必须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此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也因类似原因调整。”王静远说,他觉得停招的专业不是被淘汰,而是重生。
为打破教学与产业脱节,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每学期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教学计划修订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把课堂开到工厂车间,让学生们通过实战锻炼提升技能水平,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学院聚焦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围绕智能制造、清洁能源等新场景,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新增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氢能技术应用、体育保健与康复、研学旅游与管理等7个专业,实现了人才培育与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院长王兴华说。
近年来,该学院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350余个实习基地,冠名班、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比例超过80%,打造了8个产业学院,加入了近40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7%以上。
上一篇:和自己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