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光明日报
【连续报道·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走进宁夏银川灵武市奶牛养殖基地,记者兜兜转转,好不容易找到了王炳科——他身穿工装,手拿仪器,正在操作现场仔细观察奶牛产奶情况。
“瞧,这体外胚胎生产的牛,比传统冷配冻精生产的牛产奶量高出不少呢!”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后效果“响当当”,这个整天泡在牛舍里的陕西小伙儿满脸喜悦。
去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后,王炳科入职灵武市一家农牧公司。不到一年,他已成为当地国家级奶产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首位入站博士、灵武市奶牛科技小院的学生院长,还入选了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项目。
“读博期间,我就带着团队来这里做过项目,实现了奶牛体细胞克隆技术方面的突破。毕业前,我们团队接到了很多‘橄榄枝’,但我和3名伙伴还是选择了这里。”王炳科告诉记者,最大的“诱惑”是灵武真心实意搭建的发展平台,“科研条件、人才项目、奖励荣誉……都为我们想到了。有这么好的环境,咱只管安安心心埋头干!”
近两年来,银川市累计吸引14万名青年人才就业创业,全职引进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数量连续3年翻番。
俊才缘何留银川?“只要是涉及人才的事,我们都会热情接办、暖心快办!全市上下一条心,想方设法给人才铺路子、架梯子、搭台子,让每份干事创业的激情都能落地,让每个梦想都能向阳绽放。”银川市委人才工作局局长张靓告诉记者。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生曹继伟,也是被这种成就人才的诚意吸引来的。
“入职当年,我就申报了高级工程师并成功认定,比其他城市工作的同学快了不少呢!”2022年加入一家智能装备公司的曹继伟,如今已是非金属材料部主管。有了职称、职务双重“加持”,曹继伟科研攻关的劲头更足了:“公司鼓励我申报更高级的产业项目,还支持我牵头组建了3D打印陶瓷产品开发团队。现在,我们出成果越来越快了!”
“我们努力提升人才政策的兑现时效。现在,全职引进到银川市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就业创业的博士,可以走‘绿色通道’申报,直接认定为高精尖缺D类人才。”银川市委人才工作局副局长马孝民介绍。
好政策引得“凤还巢”。
三年前,即将毕业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宁夏姑娘王梦媛面临选择:留北京,还是回家乡?正犹豫间,银川市中医医院发出热情邀约:“院里申请了宁夏肛肠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欢迎回来挑大梁!”
新平台、新愿景,牢牢拴住了王梦媛的心。毕业后,她果断来到银川市中医医院,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中承担重要任务,很快成长为学科重点培养对象。
“依托中心,院里开展了不少东西部医疗合作项目,我都有幸深度参与。这种个人和平台共同成长的感觉太棒了!”王梦媛眼里充溢着兴奋。
“162个‘人才小高地’,183个‘导师帮带’项目,570家各类创新平台……”张靓如数家珍,“我们的目标是:营造干事创业好环境,让人人都有各展所长的大舞台!”
(本报记者 张文攀 闫磊)
上一篇:学生劳动实践基地首次迎丰收
下一篇:学有质量 查有力度 改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