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皮肤是人体抵御外界侵害的首道屏障,却在经受多种疾病挑战,尤其是让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感受到“切肤之痛”的带状疱疹。5月25日是国际爱肤日,针对带状疱疹这一常见却易被忽视的感染性皮肤病,北京皮肤专家、社区专家一起,为市民带来科学预防与管理知识。北京社区开展创新“医防融合”实践,通过“老年人接种专场”、“特色接种门诊”、“全员科普”等方式,帮助居民筑牢免疫屏障,守护皮肤健康。
聚焦皮肤健康 中老年人尤需警惕“切肤之痛”
据统计,中国人群皮肤病患病率高达40-70%,相关健康寿命损失在所有疾病中位列第四。尽管如此,皮肤疾病仍长期面临公众认知不足、防治重视不够的问题。
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中老年人由于皮肤的防御和适应能力退化、免疫功能的下降,成为多种皮肤疾病的高发群体,面临的健康危害也显著增加。“皮肤是我们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不仅是皮损瘙痒、影响美观这么简单,而是会影响我们身体、心理健康的方方面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主任魏爱华教授强调:“特别是皮肤科常见的由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带状疱疹,不仅给患者带来疼痛,还会因为求医、照护影响整个家庭的节奏,对我们社会也会带来很重的负担。”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约1/3的人在一生中会患病,中国每年的病例数可达600万例。“切肤之痛”是它的典型症状,可贯穿疾病全程,尤其是并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患者,疼痛更是可能持续十年以上,乃至因此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带状疱疹的侵袭并非 “无迹可寻”,年龄是其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魏爱华教授表示:“50岁以上的人发带状疱疹的几率更高,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即使没有慢性疾病,身体免疫力也在日趋下降,更容易罹患带状疱疹。数据显示,中国50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发病例就有约156万人。”
除了年龄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也是带状疱疹的高风险人群。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新全介绍:“在社区里,我们看到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共存情况非常普遍。慢性病患者一旦罹患带状疱疹,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几率更高,疼痛也更明显,还会加重原有的疾病,并发症出现率也会增高。”
在“以防病为中心”的健康策略指导下,提升大众特别是高风险人群的主动预防意识至关重要。“从医疗卫生的角度来说,能防的病,我们以预防为主。” 魏爱华教授提示:“50岁以上的人群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能降低90%以上带状疱疹发生的几率。因此我们建议50岁以上、有慢性病等高风险人群积极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把疾病对我们个体、家庭、社会的影响降至最低。”
多举并措 北京社区创新医防助力居民主动健康
近年来,国家政策层面明确指出,对重大健康问题实施早期干预,并强调“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防治原则,社区卫生中心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神经末梢”,和推进医防融合落地生根的关键枢纽,近年来不断发挥健康支点的作用,通过切实的健康教育、便捷的医疗服务将“主动健康,预防先行”理念和行动延伸至每一位社区居民。
通过医防融合培训、医联体协作、智慧化服务、免疫处方等举措,北京市探索出一条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为核心,有效衔接“医院-社区-个人”,推动医防融合实践的创新路径,为筑牢全民免疫屏障带来诸多有益探索。
医防融合的实践也在朝阳区和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地,守护更多市民健康。张新全谈道:“我们通过延长接种时间、开通周末接种,方便居民更好地享受到预防接种服务;在临床诊疗中,根据患者慢病情况,提供专业的预防接种知识和疫苗建议,把预防接种意识贯彻到整个临床诊疗过程中;此外我们开设特色接种门诊,根据不同的疫苗和人群提供特色门诊服务,像老年人接种专场,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及时安全的服务;我们的医护人员也是全员培训,方便居民在任何窗口和时间都能得到及时准确的咨询建议。”
上一篇:天生我材必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