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发改委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引发了全行业的高度关注。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介绍,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有一些行业出现结构性问题,一些企业陷入“内卷式”竞争,大打价格战、制假售假、以次充好,严重扭曲了市场机制,扰乱了公平竞争秩序,必须加以整治。
对酒业来说,“内卷式”竞争同样存在。
近年来,酒类行业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态势。头部企业依托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完善的渠道网络,持续巩固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而数量众多的中小酒企则被迫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普遍采取包装模仿、低价促销甚至虚假宣传等短期行为,来争夺有限的市场空间。这种分化现象在多个细分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线上销售渠道,“99元6瓶”的葡萄酒、“9.9元一瓶”的白酒等低价产品仍然大行其道,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定价体系,更在无形中透支了消费者对整个产业的信任基础。而跟风式的产能扩张问题同样令人担忧:酱香型白酒热潮过后,大量资本涌入,企业盲目扩大产能,导致行业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并且精酿啤酒市场兴起后,各类“茶啤”“果啤”产品蜂拥而至,却因缺乏真正的差异化特色,而陷入同质化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中······
这种非理性的竞争态势正在对酒业造成深层次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它导致了严重的资源错配和效率损失,大量资本和产能被消耗在低效重复的领域;另一方面,这种恶性竞争模式正不断削弱行业的创新动能,一些企业将宝贵的经营资源持续投入同质化价格战的泥潭,而非用于提升产品品质、优化酿造工艺或培育品牌价值等更具战略意义的领域,这种短视行为,极可能使整个行业陷入“低端锁定”的发展困境。
因此,酒业“内卷式”竞争的系统性整治显得尤为必要且迫切。这不仅关乎当前市场秩序的规范,更将对酒业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其一,加速行业深度洗牌。市场将自然淘汰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酒企,同时倒逼所有企业从低端价格战转向高价值品质竞争,推动产业整体升级。
其二,促进竞争维度全面升级。过往依赖广告投放和渠道压货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将彻底失效,取而代之的是需要企业构建“品牌价值+文化内涵+技术创新”三位一体的新型竞争壁垒。
其三,优化全产业链协同效率。行业将逐步减少包装过度化、基酒囤积等资源浪费现象,转向精细化供应链管理。更具创新性的酒旅融合、沉浸式体验等新型商业模式,有望成为驱动行业增长的新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需避免“一刀切”。
酒业具有消费分层特性,在规范低端乱象的同时,应保护中小企业的特色化创新。监管重点应是建立质量追溯、生态环保等长效机制,而非简单限制竞争。未来,酒业可能形成“金字塔”结构:顶部是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头部品牌,中部是区域特色酒企,底部则是满足大众消费的标准化产品,各层级形成差异化竞争。
综合来看,整治“内卷”短期可能加剧阵痛,但长期看,是酒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的契机。
下一篇:审核情况公布!11.84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