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家园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第三民族小学六年级(1)班 颖周拉姆
指导教师:孙春娥
在祖国辽阔的版图上,青海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自古便是多民族交融、文化灿烂的热土。这里,四季分明,每一个季节都有着独特的风景与故事,共同编织着新时代、新家园的美丽画卷。
当春风拂过青海大地,万物复苏的讯息传遍每一个角落。草原上,绿意如潮水般涌来,绵延不断,仿佛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藏羚在这片生机勃勃的草原上悠闲地漫步,偶尔低头啃食着嫩绿的草尖。五彩斑斓的野花竞相开放,点缀着这片广袤的大地,构成一幅动人的春日画卷。此时,无论是漫步于草地上,还是驻足观望,都能深切感受到生命的蓬勃与大自然的温柔。
转眼间,夏日的热情如约而至,青海湖成了这片土地上最耀眼的明星。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与远山的轮廓,美得令人心醉。湖边,游客们纷纷驻足,或拍照留念,或眺望水面,感受着这份清凉与宁静。远处,牧民们驱赶着牛羊,悠然自得,这是青海夏日最质朴的生活写照。此外,各种户外运动吸引着无数追求自由与探险的游客,青海湖畔充满了欢声笑语。
秋风送爽,青海的大地换上了金色的外衣。草原不再是翠绿欲滴,而是被金黄所覆盖,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美不胜收。这时,牧民们忙碌着收割牧草,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储备粮食。秋天的青海,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希望的季节,每一片落叶都承载着对来年的美好憧憬。
当冬季的脚步悄然临近,青海又化身为一片银白的世界。雪山耸立,皑皑白雪覆盖着每一寸土地,给大地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在这银装素裹的世界里,我的家乡虽寒冷,但人们充满了温情与活力。冬日的青海,举行着盛大的雪节,舞蹈、歌唱,庆祝着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新时代的征途上,青海以其四季的变换,展现了无限的魅力与生机。它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我们共同的新家园。我们期许,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青海的未来更加繁荣昌盛,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骄傲与梦想之地。
吾青 吾情
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小学四年级(5)班 邓文悦
指导教师:郭莹
青,“青海”之简称。古称“西海”“鲜水海”“卑河羌海”,自十六国始称“青海”。
2014,吾生于青,至今方满十岁。十年间,邻人待吾友善,师友予吾关爱,吾若一乐鸟游于青之怀!
常闻母言:幼母皆走学。冬,皆生炉以暖,时有人耳、手或足伤寒。爷一月发200余元,每发钱必买肉,亲朋多慕。时境艰辛,数人家岁方有肉,故,亲友好以至吾家,而姥每请共食之。吾问母:“彼时肉之珍,如何好与人吃?”曰:“吾青,民恒朴,甚好客矣!”
今非昔比。家旁则有校,行数步辄至,稍远者亦有车载。众欲食何则食之。爷奶朝夕舞广场,视之,与少年同。长假,阖家游,览国之大好河山。比之昔,当今幸之矣!
然吾甚奇,问母:“何故有此大变?”曰:“国有谋福之伍也——中国共产党,数十载,人和集一心,强拓之,始有今之福也!”吾又忆,师于课也言是。
虽大理不明,然吾知,吾欲常学长技,待长成之日,入党锤炼,还归乡里,飞还至青,为青献力,此吾之情也!
今夜我在德令哈
西宁市第九中学九年级(3)班 宋欣瑶
指导教师:孙玉
在高德地图上轻轻一点,目光便锁定了德令哈,这座西部的神秘小城。听奶奶说过它风沙弥漫的过往,也憧憬着它日新月异的当下,怀揣着复杂的心情,我奔赴而来,渴望揭开它的面纱,探寻那些藏在岁月里的故事。
沙海听风·旧痕寻踪
初至德令哈,正值黄昏,落日给戈壁滩镀上一层金纱,却难掩其荒芜。狂风裹挟着沙砾,抽打在脸颊,似在讲述往昔的艰辛。踏入老城区,低矮的房屋像在风沙中瑟缩的旅人,墙壁斑驳,街衢狭窄。偶尔遇见几位蒙古族老人,他们身着传统长袍,皱纹里藏着岁月,目光却透着坚韧。街边小店,摆放着简单的手工艺品,那质朴的纹理,是这片土地旧时光的注脚,在风沙呼啸中,德令哈坚守着、等待着。
破晓之光·新城新颜
当第一缕晨光照耀,德令哈宛如重生。现代化高楼与湛蓝天空相映,巴音河似灵动绸带蜿蜒城中,河畔垂柳依依,绿草如茵。漫步市区,藏族风情的店铺飘出酥油茶香,与街头咖啡香奇妙交融。新能源产业园区内,风力发电机整齐列阵,叶片欢快旋转,似同风低语,要把这荒芜之地变成希望的田野。学校里,各族孩子身着鲜艳校服,书声琅琅,那是德令哈最美的乐章,奏响奋进旋律。
星耀征途·筑梦未来
夜幕深沉,德令哈灯火璀璨,宛如银河倾落。文化广场上,各族人民载歌载舞,安代舞奔放、锅庄热情,不同民族的舞步交织,踏出团结奋进的鼓点。我站在人群中,眼眶湿润,这座城的蜕变,是无数人汗水的凝聚。此刻,心中志向如火苗蹿升,我愿成为德令哈的栋梁,成为这片土地上培育的希望之苗,让民族文化传承、让家乡在新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向着光明未来,永不停歇。
回首望向德令哈的夜色,心中满是眷恋。我知道,无论走多远,这承载梦想与希望的家乡,永远是我心中最亮的星,熠熠生辉,指引我为家国奋进的方向。
雪舞长天 春阳暖照
西宁市湟源县高级中学
高三(5)班 杨思玉 指导教师:祁增兄
我有一盅千年的酒,酿了土地上的青稞,混了三江的水,一入嗓,辣得心慌,烧得发疼。于是长长呼出一口气,融了冰冷的空气,碎了睫上的冰霜,春天便来了。即使来了,也是寒冷的。入了春,还有落不尽的雪,或许是从昆仑吹拂下来的吧。绿意来得这般迟,随着春风点燃了一处处绿火,彻底化开了寒意。
有人向往南方的灵山秀水,烟雨朦胧,我没去过江南,正如有人没来过西北,对这里还留有大漠孤烟,飞沙走石的印象。确实,这里有风沙,吹成了一张张朴素的面孔——高原红,黄黑肤,皴的手。我见过很多张这样的脸,他们或是在田间劳作、在沙上种树、在工地挥汗,或是在草原策马、在峰顶系经幡……
骑着马放着羊,藏獒吠叫狼夜嚎。这是我的外地朋友对我诉说的青海,我说我没见过狼,只见过丹噶尔古城白毛的假狼。她笑着,说我肯定骑过马,我说颠屁股,不会骑。她说我是个假青海人,我说我确实是,因为我总是以外乡人的角度看待这里。
你一抬头就能看见绸缎般的天上缀着几片薄纱似的云,低头看,眼前是蓝宝石般耀眼的天。你的身影,映在湖上。你脚下是天,头顶是天,自己是天。温润的三江水养育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三江流淌在人们的脉搏里,一下一下跳动着,如流淌的河水永不停歇,劳动的人民永不放弃。离家的游子也会抚摸这片脉搏,感受来自三江的跳动。你脚下是三江,生长在三江,自己是三江。
山头的白尖尖,通红的脸,湿润的眸,那是我的家乡。
如果你站在高山往下望,一片高楼在群山包围下冒着尖。我望着这片土地,用澄澈的眼,清明的心。
百年前茶马古道的铃声仍在风中回响,大红大绿的彩绸是风沙里动人的颜色。这片土地曾经有许多人踏上过,我们的心跳和转经筒的轰鸣还有大地的心跳共振。
风蚀过的高原。
堆满了时间的雪。
高楼林立的市区传出汽车的鸣笛声,朋友说,我以为这里只有戈壁。不,这里还有热忱的人民用劳动建设的高楼。你看那帐篷盖上了钢筋水泥瓦,木屋换上了红砖钢铁骨。哈达献给了远方的客人,盘绣绣出了和谐一家亲……
风吹过,人群喧哗,街头有人唱着花儿赞颂这座城市。其实呀,我不是外乡人,我是个真青海人,我为这里的每一丝变化感动,多真诚的土地,多和谐的民族。从古至今,她换下了多彩但布满尘土的衣装,披上了璀璨星光。
这盅千年的酒,迎来了春,最终散出芬芳,传向世界。看雪舞长天,春阳暖照,这盅千年的酒也品出了香甜。
(西海新闻记者 莫青 整理)
上一篇:2025年青海省
科技活动周启动
下一篇:“科学大讲堂”成都开讲